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棚户区改造研究--以格尔木市北四片区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棚户区的改造与更新不仅仅要关注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更应该从社会空间视角分析,缩小各群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有效延续其原有的民族风俗与生活方式.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棚户区的特殊性,结合格尔木北四片区的更新实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针对性的从生态承载优先、尊重民族习俗、探索自主营造、完善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片区特色彰显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探究值得借鉴的少数地区棚户区改造路径.
其他文献
庭院是城乡人居环境中生态流交换的最小单元,也是居民"三生"活动的最密切场所,对乡村庭院的设计与引导是乡村环境整治缺失的一环.本文基于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乡村特点,开展乡村庭院生态化技术研究并构建理论框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典型村庄的实地调查,归纳总结出现在农村庭院建设存在的生态化问题.针对这些现状问题,从使用功能对庭院进行分类:农家乐型庭院、民宿客栈型庭院、普通民居型庭院,分别提出了适于三种类型的
市政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对国家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以《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为数据库,通过用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水乡占比、集中供水行政村占比、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村庄占比、对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庄比例等指标,分析城市、县城、建制镇、乡、村五个层级的供水、污水、环卫、燃气等4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推进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需准确把握空间格局,合理制定结构优化战略.全球城市网络背景下,"流空间"相关研究逐步兴起,但将"流空间"与"场空间"进行综合比较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能同时表征生产和生活的银行数据,采用连锁网络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得到流空间与场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群地域结构.分析两种视角下城市群结构的特征及差异,总结规律并提出未来空间格局优化建议.研究表明:①资金流联系强度整体上呈现出北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生态足迹法,对四川藏区典型城市康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动态测算,研究表明:康定城镇发展已经过5个周期,每个周期主导要素不同.近40年来康定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虽在整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盈余在逐年递减,未来存在较大生态赤字风险,其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自然资源、产业经济、人口规模、政策支持是其生态环境容量变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正历经全面而深刻的转型.政府主导下的城市更新是推动中国城市空间升级再生的重要手段,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均衡.广州南华西片区更新作为政府主导引入开发商建设的典型城市更新案例,其一期更新较同期恩宁路片区改造项目具有最晚启动、最早动迁和首先交付的特点.但由于历史风貌与特色的破坏,使得南华西片区整体效益明显不如恩宁路片区.该背景下,在对一期"拆除重建和经济平衡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取得不断提升,4G甚至5G时代的到来和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推动了共享经济得到了爆发性增长,而城市空间在这些微妙的变化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流动的闲置资源、设施、物品或空间都对城市空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共享经济的发展内涵、特征,分析这些共享行为对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带来的演变,进而探讨规划方面的应对策略,为共享经济背景下城市规划应对空间需求变化提供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乡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处风景名胜区内的乡村,因其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因素多重叠加,较强的保护性管控难以将优越的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支撑条件,致使村民增收困难,经济较为落后,乡村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规划乡村空间管控现状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彭祖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践,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发展的动力分析,梳理当前风景名胜区管控和乡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术界主要将城市中历史较为久远、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特定的地域风俗文化区域作为城市旧城范围,从地块层面对其研究较少.研究结合多源数据,首先制定旧城判别标准,识别旧城范围并划分建设年代;其次,构建街道-社区-地块多层次指标体系,从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活力多角度对旧城地块进行评价.最终将研究结果上溯到社区层面,对武汉市主城区440个社区旧城更新提供量化依据.
古城墙作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对研究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城市建设破坏、管理不当、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原因古城墙保护状况不甚理想.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古城城墙保护复建案例,总结国内古城城墙保护复建模式,依据文献研究与实际工作,提出影响城墙保护复建模式的现代城市空间因素——土地、交通、文化旅游等,结合GIS空间分析,通过多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通过分析各因子条件下的城墙保护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城市2001―2018年城市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计算创新网络的中心度,通过凝聚子群法确定城市集群,对城市群创新网络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多层次量化测度.其次,借助网络空间状态表征指标计算熵值,运用最优分割法探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该网络系统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阶段划分点.总结而言:(1)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群创新网络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