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木村病诊疗体会及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并分析于2011-2015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6例及女性1例,平均年龄36.1岁,平均病程4.9年,随访0.5-5年.7例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头颈部无痛性皮下肿物,其中1例为耳后皮下肿物伴有左侧腮腺区皮下肿物,另1例肿物位于右侧眶内,7例患者肿物表面皮肤均肤色正常、不伴皮损.4例患者见双侧耳后、颈部、下颌下、颏下多处淋巴结肿大,其中2例伴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见右侧耳前、双侧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1例见双侧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
其他文献
目的 作为FA/BRCA通路的关键蛋白,之前的研究证实FANCD2通过多种DNA损伤修复途径来修复DNA损伤,然而有关FANCD2蛋白表达与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机制、预后以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FANCD2在NPC、炎性鼻咽黏膜以及NPC常规放化疗后复发患者转移性颈淋巴结组织和原发灶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ANCD2
目的 评价T2和T3期声门型喉癌额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采用钛网进行喉支架重建喉功能的长期结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54例接受了额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而导致喉支架缺损声门型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了钛网喉支架重建。其中T2患者28名,T3患者26名。随访12个月至82个月。
目的 FANCD2参与DNA交联损伤修复FA通路的核心环节。然而,FANCD2在头颈鳞癌放疗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FANCD2 shRNA干扰是否能够增强头颈鳞癌对放疗的敏感性并研究其相关机制,为头颈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目的 评价线型闭合器在喉全切除术中关闭喉咽腔黏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72例喉癌患者行喉全切除术术中应用线型闭合器关闭喉咽腔黏膜,其中放疗后未控4例,放疗后复发8例,初治60例。当线型闭合器关闭喉咽腔黏膜后,将亚甲蓝液体从鼻胃管注入喉咽腔,检查吻合口有无渗漏。
目的 对于喉咽环状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游离空肠瓣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观察窗口”来监测移植的游离空肠瓣,通过“观察窗”,我们能够评估移植空肠瓣的活性。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4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术后辅助放疗(术后24小时内开始放疗,隔日一次,共8次)的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式,并随访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50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为45岁,≥45岁有34例,病程1d~4年。
目的 探讨耳源性颅内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例耳源性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上颌窦后内侧上部的气化程度及其与后部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3至10月门诊行鼻窦CT检查的患者120例,无头颅及鼻窦外伤、手术及肿瘤史。观察其上颌窦后内侧上部的气化及其与后筛、蝶窦的位置关系。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小涎腺混合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我科345例咽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部位、性别、年龄、类型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345例中男性占37.4%,女性占62.6%,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平均年龄48.6岁.患者初发症状以腭部无痛性肿物为主.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其中恶性肿瘤12种共126例;良性肿瘤5种共2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