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废、建筑固废的高效利用及环保砖/石生产线一体化解决方案

来源 :第八届全国砂石骨料行业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马2025全能环保砖/石一体机(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科技部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该机型颠覆了传统砖机设备以振动为主,加压为辅,生产出的制品仅为砖类产品的工艺;通过独创的高压振捣挤溶新工艺,实现了一套设备既能生产不同类型的墙砖制品,还可以成型高强度的人造仿真石、景观人造石、PC仿石制品,同时兼容成型海绵城市生态透水砖,各类路面砖、生态护坡砖、水工砖、机场及港口码头专用砖等各种高端环保砖类制品。在固废处理方面更是独具优势,可大量消耗工业固废、建筑固废等,能够有效利用100目以上超细工业尾矿粉料,改变了传统机型以处理颗粒料为主的技术局限性。
其他文献
砂石骨料企业智能化制造离不开信息化、自动化,企业对于两化融合建设相对于其它行业起步较晚,但是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阶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也为砂石企业的智能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通过在智能化建设中的一些系统应用,对砂石企业的智能化建设进行简单的阐述。
本文设计了1组普通混土和5 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试件,以试件构件为基础研究绿色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在不同取代率“L”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力学性能,同时还对绿色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基本假定.实验结论得出:最优配合比、较多配筋率的混凝土能提高结构延性系数、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基本假定理论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本研究可为绿色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构件的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
本文利用HC-1胶凝材料替代水泥与陶粒、砖为主的建筑垃圾作为骨料制备成绿色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分别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20%、30%、40%、50%、60%、100%)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不同取代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静弹性模量、干密度、导热系数、抗冻融、抗碳化、抗氯离子、抗硫酸盐性能。实验结论得出最优配合比;不同取代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干密度、导热系数随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
经过大量的台阶爆破综合试验研究,提出爆堆级配小块度系数值的概念,在满足大块率和粉矿率的情况下,爆堆级配小块度系数是影响砂石骨料矿区运营成本的重要指标。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混凝土行业面临的天然骨料紧缺以及过量开采砂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再生骨料的性能进行了检测总结其基本性能。发现与天然石相比,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偏低,吸水率偏高,孔隙率偏大,压碎指标偏大。最后在C25、C20、C15混凝土中分别采用再生骨料取代率为10%、20%、30%、40%、50%研究其对抗压强度以及和易性的影响,最后发现替代率为10%、20%、30%、50%时,再生混凝土
生态矿山、绿色生产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意志,时代赋予了砂石行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砂石行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必须自觉肩负起行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与时俱进,用全新视觉,重新认识砂石资源的宝贵价值,用全新技术,推动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通过试验研究,调整砖渣混凝土配合比,制备出了工作性能良好,强度有保障的轻骨料混凝土,扩展度最高达到680mm,倒坍时间2.9s,强度最高达到40.4MPa.经过多次中试后,应用于西安某项目宿舍楼顶板屋面,施工过程顺利,泵送损失小,后期强度发展良好,容重1820kg/m3,泵后扩展度650mm,倒坍时间3.Os,28d强度32.4MPa.经过成本核算后证明:利用再生砖渣替代陶粒生产
本文介绍了在使用混凝土破碎的再生粗骨料替代石灰石粗骨料在C60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通过调混凝土整配合比优质的Ⅱ类再生粗骨料能够部分替代石灰石骨料用于生产C60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的状态和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深圳地区工程渣土是一种含石英、长石、高岭土和黑云母等风化花岗岩土.本文通过XRF、XRD和标准水泥胶砂强度等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深圳地区含中砂的风化花岗岩渣土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结果 表明:风化花岗岩渣土不仅能分离出41.5%可用于混凝土生产优质机制砂(细度模数约为3.02),而且剩余的洗砂泥经过煅烧处理后可以作为水泥基材料的矿物掺合料.650℃煅烧洗砂泥的15wt%掺量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5.
利用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有效途径。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总结再生骨料研究最新进展,从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和分级指标、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