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心肌保护液灌注后血钾浓度变化及平衡时间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连续体外循环环路内钾离子监测手段,观察ECC期间高钾停跳液灌注后血钾浓度的连续变化及其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分析高钾摄入后钾的体内转归,分析其和心脏复苏、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20例,开始ECC3分钟后抽取动脉血样,测定基础血钾值,并依此调整TERUMO CDITM500连续血气监测仪。首次灌注高钾心肌保护液后连续记录灌注液体量、血钾值的变化,收集此期间的尿液计量,取样测量尿钾浓度;观察患者术中心脏复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20名入选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57-73岁,心功能Ⅱ-Ⅲ级,ECC3分钟血钾10.20-11.1 mmol。2.每例患者首次灌注心肌保护液液中共含氯化钾25.52mmol,停止灌注后血钾于1分13秒内在原血钾含量基础上升高5.25mmol达到峰值;达峰后于2分55秒快速下降2.32mmol;随后于4分4秒内缓慢下降1.27mmol至相对平衡。3.钾达到平衡的时间为8分12秒,此时的总尿量为52.13ml,尿排钾量0.59mmol。4.升主动脉开放前血钾浓度为4.7mmo1/L-5.8mmol/L,心脏自动复跳患者血钾浓度5.21 mmol/L,除颤复跳患者血钾浓度5.13mmol/L。结论:1.高钾心肌保护液灌注后,患者血钾呈快速升高、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过程,该平衡过程在8分12秒内即可完成。2.高钾摄入后钾离子去向以细胞内转移为主。3.轻度高血钾(5.5-6.0mmmol/L)不会引起心脏复跳困难和心律失常。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用非接触标测系统行右心房全心腔等电位标测,验证低强度颈右迷走神经干刺激是否能够抑制房颤诱导的心房急性电重构.方法:16条雄性犬分为2组,对其进行相应实验。结果:实验组1:在RAPS小时后,心房各测量点的ERP进行性缩短和∑wov进行性增大。基线水平ERP和RAP 3小时后比较,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心耳和右心耳部位ERP均显著下降,达统计学差异,左下肺静脉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未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评估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2月~2012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中阵发房颤68例,持续房颤31例),每位患者均进行CHADS2 和CHA2DS2-VASc评分,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
目的:汉防己甲素促缺血组织血管新生作用研究,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汉防己甲素(TET)对H9c2细胞和MEF细胞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小鼠后下肢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TET对缺血后下肢血流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应用小鼠心肌缺血(MI)模型,超声心动检测心功能,lectin/BrdU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缺血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
目的:探讨伐地那非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长期预后-生存率及临床恶化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07 年至2009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明确诊断,以伐地那非作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的47名IPAH 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1日,其中有1名患者失访(2.1%).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事件。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2.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性高血压患者钙磷乘积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提高肾性高血压患者钙磷乘积对血压影响的认识,为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0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血清钙磷和动态血压的相关指标。钙磷乘积≤55(mg/dl)2为A组,钙磷乘积≥55 (mg/dl)2为B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 24h平均舒张压(24hDBP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量测定(PICCO)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本科CCU的45例急性心衰患者中15例患者在Picco监测下给予心力衰竭的的常规治疗,另30例患者未予Picco监测下给予经验性常规心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缓解时间.结果:15例在Picco监测指导下治疗的患者较未予Picco监测治疗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短(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