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战略,举重若轻——资源发展战略浅谈

来源 :“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黄金集团")是2003年8月19日正式掛牌成立的国有集团公司,由原中央直属企业及控股企业组成,目前已拥有黄金生产矿山二十余家.在企业构成中,老企业、资源危机企业较多,其所控制的地质资源中低品位、难选冶资源所占的比重较大.寻求持续经营与发展成为了黄金集团组建之初提出的首要目标.经过三年探矿实践,我们已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矿山地质探矿工作方法,自2004至2006年,三年间黄金集团在矿山深部及周边累计探明金金属量100余吨,使黄金集团驶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就黄金集团近三年实施资源战略,在地质探矿增储方面的体会进行交流。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在部、省的正确领导下,"十五"期间四川省加强了地质找矿工作.初步统计,全省属地化地勘队伍发现和评价各类矿产地73处,其中金矿25处、铂矿3处、铅锌(银)矿22处、铜及铜多金属矿8处、锰矿5处、铼钼矿2处、磷矿1处、煤矿5处、优质绢云母矿1处和富钾卤水1处,上述矿产地中,有特大型金矿床1处(木里县梭罗沟)、大型磷矿1处(绵竹市龙王庙磷矿区天井沟矿段)、大型铅锌矿1处(甘洛县则板沟)、大型煤矿
"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遥感调查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预警预报"(863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地质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3AA135120).针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范围大、待处理遥感数据多等特点,对传统基于影像灰度的控制点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了角度差异显著的两幅遥感影像间的自动匹配,解决了多时像遥感数据的相对配准问题,不但使数据预处理工作得到简化,还提高了处理的精度与工作效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结合野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报送"十五"期间及2006年地质找矿成果情况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119号)精神,我局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市十五期间地质找矿资料成果进行了系统清理总结,现总结情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总量不断扩大,为提高国土资源的研究程度,探索成矿规律、提高找矿效果,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十五"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矿产勘查、成矿远景区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工作.通过我局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十五"期间我省在金、钛铁矿、锆英石、萤石、玻璃用石英砂、花岗石饰面石材矿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十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地质勘查费约2.735亿元(不包括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与治理以及危险性评估),其中国家财政7050万元,省级财政7150万元,市、县财政和企事业(含自然人)13150万元.商业性地质工作从2001年的216万上升到2005年的5214万,地质工作基本满足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其公益性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情况。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十五"期间,是江苏地质工作稳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各地勘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地质工作者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江苏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我省"十五"期间地质找矿进展综述。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始建于1953年,现为河北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下辖第二地质队、水文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物测地质队、勘查院、制印厂、研究所、仓库等十个地勘单位,现有职工5000余人.具有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油气田勘查、工程地质、物探、测量、桩基工程等甲、乙级资质,并于2000年通过了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的一支专业地勘队伍.本文介绍其"
根据国土资厅发[2006]119号文件要求,我局对"十五"期间及2006年天津市地质勘查和地质找矿成果进行了统计汇总.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能源矿产相对丰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较突出.为指导我市地质工作的开展,"十五"期间,我们编制并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了《天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天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天津市地质勘查规划》.环境地
"十五"期间我中心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开拓地质市场,加大找矿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效.找到的矿产地达300多处,涉及到数十种建材非金属矿产,其中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的矿产地达70多个,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为我国建材非金属矿发展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矿产资源.但是与金属、能源等行业相比,无论是在找矿理论、方法和手段上,还是在投入和装备等都存在一些差距,因此,作者想通过参加此次地质找矿成
在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高等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肩负着培养各类地学人才,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本文介绍,一、地学教育格局的巨大变化,二、学科专业大幅调整,专业布点巨增,三、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地学人才培养简况,五、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国家层面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