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材料对被动式太阳房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合理使用相变材料,可减小室内温度波动及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但是,相变材料的室内热环境调节效果受其热物理性能、材料用量、应用方式、使用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拉萨地区气候特点,基于太阳能建筑分析模型,利用数据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相变材料的应用位置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被动式太阳房建筑合理使用相变材料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建设项目以获取绿建国标星级为目标时制定绿建技术方案的决策困难,笔者提出了绿建技术措施的“质量可行度”的概念.研究采取问卷形式进行深圳地区的绿建专家意见调查,了解专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各措施条目在收益方面(质量、生态)和投入方面(成本、技术难度)共四个维度上的可行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统计形成了各措施项的质量可行度得分和排序.研究解决了夏热冬暖地区适用不同绿建措施的适宜性问题,旨在帮助绿建工作者选
在铁路客运站候车厅大空间中,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建筑节能十分有效.以郑州东站候车厅大空间为例,通过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对候车厅自然通风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CFD通风模拟,结合自然通风原理和地域气候特征对候车厅自然通风方式展开探讨.为候车厅大空间室内舒适度改善以及被动式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供热模式.针对该地区草原民居冬季以传统火炕和土暖气为主,供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热舒适度要求的供热模式,提出了直接受益阳光间、风电供热、火炕和散热器超低能耗供暖模式.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建立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基本模型,对传统供热模式和超低能耗供暖模式下的室内温度、热舒适度及建筑能耗进行对比模拟分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暖将对建筑能耗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气候变化引起建筑能耗变化的问题,采用MLE+作为联合模拟平台,模拟分析气候变化条件下北京和广州地区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能耗变化趋势.结论表明,在其他气象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北京地区住宅建筑能耗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无较大变化,办公建筑能耗有下降趋势,广州地区两种建筑能耗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车辆排热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街谷中.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车辆排热对街谷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对比没有车辆排热的街谷,随着街谷车辆排热的增加,车辆排热对车行区域的温升逐渐减弱而对人行区域的温升逐渐增强.2)整个街谷区域离地1.5m高处空气温差的变化范围为0.14~0.29℃,变化幅度为0.15℃.道路车辆发热率每增加10W/m3,空气温差升高约0.02
根据传统测试数据可视化表达的缺陷,提出基于ArcGIS的测试数据可视化表达方法,并指出测试数据的可视化过程,并通过列举数据处理的图像化表达方法,论证了测试数据可视化表达是可行的.
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纳米结构材料,作为超级绝热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制备出12块不同粒径、不同厚度的气凝胶玻璃,采用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方法,得到不同几何参数下气凝胶玻璃的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过率,建立了气凝胶颗粒参数与气凝胶玻璃性能的拟合函数,并与文献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拟合函数的有效性.采用拟合函数研究了几何参数对玻璃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通过降低气凝胶粒径可有效降低气凝胶玻璃的遮阳
本文对被动太阳能建筑—康定江巴村·游客接待中心项目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房间温度及得失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了房间温升的主要原因为太阳辐射量的获取,而房间温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南向直接受益窗的影响最大.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在无任何采暖措施的情况下室外温度-3℃时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2℃,室内热环境改善效果显著,证明了该被动太阳能方案在该地区的适宜性.
中国严寒地区建筑在冬季采暖期间,外墙内部和表面的冷凝受潮现象比较普遍,因而造成其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外墙内部冷凝造成的外饰面受潮、开裂,冻融交替造成破损的外墙残片可能随机性坠落,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威胁,近年来这种现象在严寒地区并不少见,但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中国对严寒地区建筑受潮、冻害研究较少,外墙的热湿之间的相互影响、整体性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外墙冻害的防控缺少系统理论
本文基于峰-终定律对西安地铁站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地铁三号线的大雁塔站进行冬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分析了地铁站内的热环境状况,以及旅客从进入车站到上车不同行为时刻的热感觉以及满意度,结果显示,旅客“峰”和“终”时刻的热感觉,对车站热环境的总体满意度有较为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