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小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功能标记的等位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来源 :第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Dx5和By8标记、1BL/1RS易位系标记X-secalin、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的标记YP7A、PPO活性基因标记PPO18等5个小麦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不同小麦产区的180份种质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标记的等位变异以及部分标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标记YP7A分子检测表明,黄色素含量基因具有Psy-A1b、Psy-A1a、Psy-A1ab等3种等位变异位点,其变异频率分别为20.39%、76.97%、2.63%;PPO18标记的检测表明,PPO活性基因具有3种基因型:Ppo-A1a、Ppo-A1b、Ppo-A1ab,其等位变异频率分别为50.91%、47.88%、1.21%;标记X-secalin检测表明,具有1BL/1RS小麦品种(系)的频率为41.40%;标记Dx5和By8的检测表明,具有HMW-GS 5+10亚基、7+8亚基的频率分别为22.82%、41.61%.(2)对不同性状基因的等位变异分布进行研究表明,小麦同一个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等位变异在不同地区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品质性状基因的变异也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子标记交互作用结果表明,YP7A标记与PPO18标记间不存在相关性,具有"双低"(低黄色素含量、低PPO活性)小麦品种(系)仅为7.97%;X-secalin 的存在对Dx5的存在有显著的负作用;Dx5和By8间不存在相关性;筛选出部分"超级优质"小麦优良种质.
其他文献
落粒性是作物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水稻qSH1基因是影响水稻谷粒脱落的一个主要QTL.我们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六倍体小麦TaqSH1的SS基因组的基因全长.在拟南芥中过表达TaqSH1使植株表现出明显比野生型植株矮化,角果间距缩短变紧密,角果角度平直,角果成熟后花仍然附着其上的特点.另外,离区细胞间不分离导致过表达植株花基部离区的消失.转基因植株表达检测表明,IDA、HAESA、AGL4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面粉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己从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中克隆得到了许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但是对尾状山羊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研究则较少.本试验已尾状山羊草Y46为材料,从中发现两个新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命名为1Cx1.1和1Cy9.1.随后利用同源克隆获得这两个亚基的编码基因.多重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已知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具有相似的初级结构,同时
As a quantitatively inherited trait related to high yield potential, grain weight (GW) development in wheat is constrained by abiotic stresses such as limited water supply and high temperature.Data fr
会议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s a global staple food crop, but its production often impacts by abiotic stresses.As one of the main 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plants,fructans are not only a vital substan
会议
遗传基础狭窄是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作为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具有多花多粒的特性.本研究以具有多粒特性的小麦-冰草6P二体附加系4844-12与小麦品种藁城8901杂交,对其杂种F1进行60Co-γ辐照处理,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和选择,获得了27份高代稳定的多粒材料,对其进行连续三年的形态学调查,结
遗传转化是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其遗传转化相对困难,转化效率低、转化周期长,限制了小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改良的发展进程。为此,我们针对小麦、大麦及其模式植物短柄草,建立了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小麦品种Bobwhite,我们建立了基于基因枪轰击方法的转化体系,期间利用温室条件连续种植小麦、保证小麦幼胚的持续供给。目前已获得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Y
黑麦是最早、最广泛用于改良小麦的远缘物种之一,并对小麦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小麦-黑麦易位系及自己创制的新材料近400份,发现小麦-黑麦整臂易位系的染色体结构特征有三种:①融合着丝粒,②黑麦着丝粒,③小麦着丝粒。我们分析了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含1BL/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近300份,发现其着丝粒均为融合的,即50%着丝粒来自小麦,50%着丝粒来自黑麦,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和
小麦野生亲缘种中具有丰富的对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的农艺性状.小麦-异源易位系和缺失系是小麦育种和外源有益基因定位的重要遗传材料.然而,利用传统的染色体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等细胞学技术来筛选外源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方法.本研究在已有的普通小麦EST-bin-Map基础上,分别开发了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和长臂末端专化标记6VS-381和6VL-358
小偃麦种质系山农0095是一个从小麦烟农15-中间偃麦草中选出的一个大穗、多粒、多花、繁茂性强的二体异代换系.运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对该种质系进行特异SSR标记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的特异标记对其花粉辐照后代单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从202对所用特异引物中筛选出引物BARC159-2DL,能在山农0095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一条约240bp的片段,该片段在普通小麦中国春、烟农1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不仅降低产量和品质,还产生危害人、畜生命健康的真菌毒素。小麦抗赤霉病资源匮乏,将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小麦品种,被认为是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拟南芥转录因子NPR1基因转入我国栽培小麦品种扬麦1 1,经PCR、RT-PCR和Southern blot证实拟南芥NPR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后,接种鉴定了不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