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与社会学的对话关系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艺术社会学发展史上,以布尔迪厄和贝克尔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家将社会学推进到艺术领域,推进了对于艺术的认知.但他们没有注意艺术的特殊性,就像社会学对艺术领域的强制殖民,将艺术等同于一般物品.这引起不少学者的反驳,尤其是法国艺术社会学家海因里希.海因里希主张艺术与社会学应该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这是非常富有启发的.
其他文献
回顾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以其强烈的实践性品格和鲜明的价值论特色逐渐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在中国文艺理论中的主导地位。俄国十月革命震撼了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十月革命的胜利,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让中国人看到了世界的希望,走苏联之路,成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趋向,随之,苏联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人中国的主要途径。毛泽东曾
会议
后理论时代学科反思和重返文本的发展现实再次印证了文论的反思性和人文性双维学科性质。为此我们可以把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为:提升学生反思和质疑的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情怀。然而我们的文论教材长期重视观点提炼与理论知识的梳理,教师具体的教学环节缺少互动,学习主体也缺乏"经典阅读"体验。因此,今后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材编写应突出探究式学习和问题意识,在开放多
会议
当前中国美学最缺少什么?有学者提出,当前中国美学最缺少信仰,需要补上"信仰的维度",他认为"神性缺席所导致的心灵困厄,正是美学之为美学的不治之症。"的确,神性、信仰也许是我们当代美学缺少的一个维度,但是与其说缺少的是信仰,不如说我们首先缺少的是情感。因为信仰毕竟更加抽象与虚无,更加形而上,离我们一般人似乎更远,而情感则好像离我们更近,更加真实而具体,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情感在美学中更基础、更直接
会议
新时期关于艺术生产的讨论之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这一的讨论既有突破此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艺术意识形态论的意图,又受到当时刚刚翻译出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著作的激发与启迪。因此,艺术生产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既体现出很多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展示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所做的有益补充。论文在较为详细地分析中国学者所建构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特点与理论
以传奇性为主的传统小说书写系统中,日常生活的庸常性与单调性并不受青睐。十九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现代小说,逐步淡化了情节因果性和悬念性,符号阐释的作用在小说文本中得以强化,并与故事演进深度融合。现代小说破译、分析、诊断日常生活中种种平凡的存在,一方面突出了诊断者阐释的睿智与探测的奇妙;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盲区与被忽略的细节,在多学科多维度的解读和分析过程中,变幻出奇异多彩的审美特性,盘旋出复
会议
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与意境,究其实质是一种内视之美。而诗学以之作为审美价值标准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诗的内视之美。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见于言外"是以"如在目前"为其前提的。严羽的"盛唐兴趣",王廷相的"意象透莹",王国维的"不隔"等等,都是内视之美的标举。从诗人创作的角度看,诗的内视之美在于经过主体的"拟容取
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根基在于生态审美体验的现实存在,生态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直接决定了生态美学理论形态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生态审美体验的反思和探究便成为生态美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生态审美体验之不同于其他审美体验的关键就在于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关注,这种关注的对象不是景观式或者如画性的自然,而是生态秩序的良好与和谐状态。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生态审美体验同样带来感性与情感上的愉悦,然而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梁漱溟说,凡真学问家,必皆有其根本观念,有其到处运用之方法,或到处运用的眼光."文艺评论"是文艺领域一个核心概念,是一个传播频次很高的"热词",但在历史脉络和实际运用中比较混乱和模糊,也缺乏深厚的学理和学科支撑.在当前形势下,厘清"文艺评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
在当下,将艺术科技提升为一门具有独立特性的从属于艺术学理论的分支学科,是必要的和适时的.建构艺术科技学,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专业建设的需要、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与科技在其本质上存在鲜明的异同.艺术史上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大都与科技的进入有关.科技与艺术的链接具有鲜明的特点,二者是在其深层的融合;艺术科技学应对艺术与科技的关联方式及其广泛交融的内容加以观照,分别从科技活
艺术符号学是当今艺术理论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的艺术符号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大来源: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实用主义逻辑学符号学.以此为基础的艺术符号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根本性局限.它不能很好地解释艺术符号的本质,艺术符号学研究甚至可以得出艺术不是符号的怪论;由此出发的艺术符号学研究,也没法很好地解决艺术符号与物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