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c网络的发展与展望

来源 :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la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d Hoc网络具有临时组建、无需集中控制、对等通信和多跳路由等特性.由于无线Ad Hoc网络的动态拓扑特性,因此移动Ad Hoc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寻找到最有效的路由,如何尽可能的降低移动台的功率消耗,以及如何利用多跳传输来提升无线网络的容量.在对已有的基于拓扑的单播路由协议进行分类之后,简要介绍了最有前景的四种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即:动态源路由DSR、按需距离矢量路由AODV、优化链路状态路由OLSR、基于拓扑扩散的反向路径转发TBRPF.其中前两种方案是按需路由,而后两者则是主动路由.通过分析和对比,指出DSR通过使用源路由算法和按需路由搜索的机制,能够动态的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但是不能适用于大型网络;AODV通过结合距离矢量和动态路由的特点,采用基于路由表和目的序列号,能够降低路由开销,同时能够胜任大型网络的需求.OLSR和TBRPF均为基于链路状态的主动路由策略,它们分别通过采用多点中继和源树的方法,降低传统路由方案中泛洪时的广播消息数量.Ad Hoc网络的发展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进步及无线因特网概念的推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Ad Hoc网络的快速部署、多跳中继、分布式控制等思想完全可以引入到无线接入网中去,关于将这些思想与已有的蜂窝网络和个人通信网络加以融合的研究已经展开,可以预期,在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网与无线接入网中,Ad Hoc应用的前景必将风光无限.
其他文献
本文给出一个MIMO相关信道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MIMO系统在相关信道下的信道容量、影响信道相关性的因素,并且研究了VBLAST算法在相关信道下MIMO系统的性能.作为对比,文中也给出了对应的瑞利平坦衰落的结果.
当前Ad hoc网络路由基本上都集中在最大努力交付能力上,QoS保证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而QoS保证在网络通信的实时性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定义了适合Ad hoc网络的性能参数,给出了一种通用的Ad hoc网络路由研究模型,并对其中的两个加性参数(功率,时延)的路由优化问题,给出了一种近似解法.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介绍了一种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颅内出血CT图像中出血块的方法,本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出血块,实现了出血块大小的定量计算,并给出了多幅不同颅内出血CT图片的处理结果,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
本文采用先进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信源编码与解码,极大地减少了语音编码后的数据量,从而大幅度降低水下语音传输时对速率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所重建的语音清晰可辨,语音编解码质量令人满意.这一工作的完成,为高清晰度和可懂度的水下无缆语音传输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奈奎斯特采样下的频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已被广泛研究.本文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抗干扰为背景,对过采样条件下的频域窄带干扰抑制算法进行了分析和实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过采样下信噪比损耗大于奈奎斯特采样下信噪比损耗.文章还对过采样下相关输出信噪比的估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VTLN方法.首先基于不同人群的平均第三共振峰求得频率折叠因子,采用双线性变换对Mel滤波器组的位置和宽度进行折叠,从而获得声道归一化的特征矢量.该方法避免了对折叠因子α的线性搜索,同时还利用了双线性变换使折叠的频谱连续且无带宽改变的优点.在元音和孤立洞的识别中对该方法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和非线性频率折叠和巴克双线性变换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本文的声道长度归一化技术对MFCC参数
随着DSP集成开发软件CCS的功能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其优化功能对应用程序进行优化,不仅能降低开发难度,还能提高效率.但不同的程序在不同的要求下,选哪些优化方法,需要不断尝试,并分析相关信息,才能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优化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款由不同厂家推出的DSP芯片的体系结构,重点比较其异同;紧接着结构的讨论,又将它们针对同一视频编码器的原码进行性能优化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最终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数据比较,我们深入阐述了媒体处理器与通用数字处理器在处理能力、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并尝试对视频处理以及一般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用中选择合适DSP的问题做出建议.
地址码在CDMA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定着系统的容量,抗干扰性等重要指标.本文将在Naoki Suehiro提出的多相序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当前性能较佳的二元序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相序列具有优异的性能,适合用作CDMA系统中的地址码.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在没有网络基础设施的环境下能够由无线终端临时组成的网络.它支持节点间的多跳通信,采用无中心的分布式控制方式,具有很强的自组织性、鲁棒性、抗毁性和容易构建的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移动ad hoc网络的特性使得它的网络功能必须由节点相互协作来完成.例如,两个通信范围有限的节点传递数据时可能必须通过中间节点转发.因此,节点之间的合作是移动ad hoc网络的一项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