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油体系及原油在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及其驱油效率研究

来源 :2002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筛选离子表面活性剂SDC-V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BB的驱油体系组成,室内模拟其驱油效率,研究其各个组成溶液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我国洗涤剂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发展绿色洗涤剂的若干措施,如发展无磷洗涤剂、可再生洗涤剂、天然洗涤剂等.
运用拓扑指数研究方法,对表面活性剂做QSTR-表面活性剂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证明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系列化合物对蓝鳃鱼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其对鱼类的急性毒性(Y)与分子二阶连接性指数(Xn)的相关模型方程式:Y=0.2301+0.6573(Xn-6.6885);其复相关系数R>98﹪,标准偏差E=32.7103,平均标准偏差D=0.1
本文采用动态光散射、吸收光谱、粘度及电镜透射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烷基氯化铵在弱碱性条件下溶液浓度变化对分子有序组合体结构的影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时,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态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将呈现胶团-囊泡-球状胶团的转化过程,这与水解产生的极性有机物烷基胺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概述了滴定量热方法在两亲分子自组装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得到自组装过程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和焓,进而推导出自由能、熵、热容等热力学函数.并介绍了用滴定量热计对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及其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双亲水嵌段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它能够非常有效地调控无机粒子的成核与生长过程.这类"表面活性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即它并不能定向吸附在空气-水或油-水的界面,而是能够定向吸附于无机物-水的界面.综述了在利用这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调控无机粒子形貌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着重讨论了在双亲水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具有一系列新奇形貌的无机矿物粒子以及金属Ag纳米线的生物模拟合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的优异性能,其开发与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综述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以及由亲水/疏水性单体共聚形成的两亲嵌段共聚物、由表面活性单体制备和由大分子化学反应制备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有关性质.
利用乳化萃取技术,异丙醇为溶剂制备了不同PC(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大豆磷脂.用HPLC方法测定了大豆磷脂的组成.研究了不同组成的大豆磷脂作为乳化剂时,所形成油和水的乳状液的稳定性.磷脂做乳化剂时,在低的油水比和低的乳化剂量时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在加入量约为1.5﹪wt时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并测得加入电解质时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需要更多的乳化剂.
文中采用现场水样和模拟水样测试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残留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初始含油量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萃取法从现场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分离出对油珠聚并有阻碍作用的油水界面活性物质,确定导致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因素为其中残留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吸附在油珠表面上的具有界面活性的胶态固体颗粒.
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中试生产,产品具有很高的表面和界面活性.表面张力最低可达30mN/m以下,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具有非常明显的复配增效作用,能与大庆原油给出超低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0-4mN/m.中试产品的复配体系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5-20﹪.
本文使用纯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苯磺酸钠,测定了水相和油相中的痕迹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动态平衡时扩散、吸附和分配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分配的影响,所用油相为正壬烷.研究表明:随着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浓度的增大,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对应的界面张力值逐渐降低,此时,相应界面上的吸附量至较大值.当苯环的位置越靠近烷基链的中间位置时,界面上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高,其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