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登记误差率的再认识

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造成人口普查登记误差扩大的原因,并就如何正确处理漏报误差率内含的人口数据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21世纪,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就业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总量)相继的压力,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的急速推进,区域的不平衡加强等,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制约。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建设与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人口的居住生活质量作为人口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分重要的指标。本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就广西人口居住水平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住房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广西的人口居住生活质量环境和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1980年前,本省对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在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双重作用下,全省总人口比建国初几乎增长2倍,其中净迁入人口700余万人(户籍统计)。从1980年开始,人口迁移发生逆转,由净迁入省份转为净迁出省份,1980年至2000年共净迁出人口约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进入低于5%。的低速增长状态。全省人口增长速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众多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除汉族外,还有55个民族,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家庭成员的构成,即每一个民族人口的规模如何?这10年来有什么变化?今后变化的趋势,就是通过人口普查所要知道的。本文介绍了人口规模、人口死亡力及其变动、人口生育力及其变动以及人口的性别年龄,对人口增长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本文根据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回族人口出生育率变动状况、旨在寻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加快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深入观察我省育龄妇女各年龄上的生育状况变化,从宏观上评估近2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探索我省今后控制人口再生产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四普、五普及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海南妇女生育模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妇女生育,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妇女生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规模,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和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随着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河南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下降,妇女生育率经历了由高到低的历史性转变,全省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本文介绍了河南
本文对中国老年人口住房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对了解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促进老龄工作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从生育水平估计到未来人口预测》一文中,讨论了通过五普0-10岁年龄人口数、统计年鉴报告数及国家计生委日常出生统计数得到的总和生育率,如果承认统计年鉴出生报告数,五普0-9岁人口数漏报还比较严重,因此直接通过五普数据得到的各种生育率指标必然偏低,但是,五普提供了有关妇女生育的丰富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人口的生育率差异,本文仍然可以了解到1990-2000年妇女生育特性,这也是撰写该论文的基本
本文依据2000年浙江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的外出人口的有关资料,全面分析了浙江省外出人口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间外出人口对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就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口流动中的指导性作用,趋利避害,在合理引导人口外出、加强外出人口服务、科学管理外出人口及利用外出人口资源发展当地经济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