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七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T-RFLP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T-RFLP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T-RFLP技术作为微生物群体图谱法的一种新兴方法,为快速高效地分析微生物群体特征创造了更多的方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已采用该技术,给繁重的环境微生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既减少了科研工作量又提高了科研水平。尽管T-RFLP技术存在一些缺陷,但该技术仍然是分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它在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的灵敏性、快速性是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在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鉴于可以自动分析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多重T-RFLP的思路即分析混合扩增方式下的T-RFLP图谱,同时研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以及古菌,这无疑会使该技术在高效性方面获得更大的突破。T-RFLP还可以与实时定量PCR(real-rime PCR)结合用于定量分析研究,弥补该技术单独使用时不能准确定量的缺陷。随着T-RFLP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将不断加深,对于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会加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近十年来对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和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的成虫监测,完全摸清了这两种害虫的发生世代和生活史,使防治效果大幅度提高。文章中根据成虫诱测结果,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成虫诱测量与发生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计算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为准确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
作者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病丛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丛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用Taylor的幂法则(1961,1965),即方差(S2)与均值((X))的回归关系,S2=a(X)b的乘幂方法求得S9 2=1.7612 (X)1.1448 (r=0.9839,P<0.01),经判别,b=1.1448>1,亦属聚集分布.Iwao(1968)m*-X回归检验
性诱技术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害虫预测预报中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比较了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安装在翅膀型诱捕器与菱形黏胶型诱捕器,自动虫情测报灯灯诱诱捕效果。诱捕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捕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效果灵敏度高,峰次明显,翅膀型诱捕器诱蛾量104.33头/台,高于菱形黏胶型诱捕器的95.67头/台,翅膀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为理想。
文章针对性诱剂具有高度专一性、敏感性的特点,作者开展了利用性诱剂开展二化螟测报试验。试验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引诱二化螟雄蛾效果,性诱虫量与田间二化螟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不同形状的诱捕器中,以翅膀型诱捕器效果最佳.性诱剂具有受电源、光源、天气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且安装、放置方便灵活.但是二代受温度较高等原因影响,其诱测效果比一代有所下降。
文章以达县2011年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和虫情测报灯监测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监测亚洲玉米螟具有诱蛾量大、峰型明显、性能稳定、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同时利用监测结果,指导适时释放"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虫的总体应用效果较好。对性信息素与常规化学防治、虫情测报灯诱杀措施在防控一代玉米螟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调查,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性诱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信息素在亚洲玉米螟监测预警及防控技
本文比较了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组合4种诱集方法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性信息素诱芯对棉铃虫成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天然橡胶诱芯和毛细管诱芯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相对较大,准确性好,峰形明显,二者皆符合测报要求.并筛选出了理想的、使用简单、诱捕效率高的诱捕器为水盆诱捕器。
文章调查2010年研究了5个粳稻品种的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量、稻飞虱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初步掌握了江苏稻区推广面积居前10位的5个水稻品种中,以宁粳1号、淮稻9号最耐白背飞虱,南粳44次之,扬粳9538、武运粳23耐虫性较差;以宁粳1号、淮稻9号最耐褐飞虱,武运粳23、扬粳9538次之,南粳44最不耐。文章指出,后期褐飞虱对产量影响较大,以南粳44、淮稻9号产量损失率最高.测报要考虑水稻品种抗(耐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葡萄嫁接栽培的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实施葡萄嫁接栽培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影响葡萄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和嫁接苗木生产技术.嫁接苗是由接穗与砧木两部分组成的,它兼有发挥二者特点的作用。接穗采自性状稳定的优质丰产植株,因而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利用砧木的抗逆性,可加强品种的抗寒、旱、涝、盐碱和病虫的能力以扩大葡萄的栽植范围,另外,还可加快对新品种的鉴定和发展速度,对老葡萄园改换品种。如中国
本文主要综述了湖南省刺葡萄种质资源的分类、品种选育、抗性研究、生物技术在刺葡萄上的应用以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刺葡萄种质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刺葡萄虽具备优良的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但也存在果粒小、籽较多等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良。而且随着刺葡萄育种工作的深入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应用刺葡萄作砧木,培育葡萄新品种和发展酿酒加工业必然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籽提取物
选取5个葡萄品种的新鲜花粉点播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h,8h,16h,24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势、花粉管长度及花药内的花粉数量,结果表明:蜜汁葡萄的花粉萌发势在24h时最大,达到14.15%,花粉管长度也最大,达到5.19mm,而花粉量最多的是黑元帅,为4220粒,蜜汁的也较多,为2667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