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动态及其经济阈值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为7月26日到8月22日,共40 d,随着该害虫虫口密度上升,大豆植株有效结荚数降低,瘪荚率上升,百粒重下降,同时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双斑萤叶甲成虫密度与大豆瘪荚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模型y=8.720/(1 +e(0.7189-0.0260x),与百粒重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19.6085-0.155x+0.0024x2,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符合修正指数模型(y=53.2078+33.4089×0.9408x,p<0.0001),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y=-0.6028+1.8126x-0.0258x2,p<0.01).在目前大豆生产中,使用有效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35 mL/hm2)和90%灭多威DP(180g/hm2)防治双斑萤叶甲时,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81%、2.91%,经济阈值分别为193.63只/百株和199.47只/百株.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通过对选自喜马象属团的20个种进行传统描述和几何形态学分析来探讨前胸背板、后胸叉骨以及雌雄外生殖器在喜马象属团属间和种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以及雌雄间差异.
  水稻二化螟[chito suppressalis(walker)]是杂食性害虫,2014年至2016年在萍乡连陂观察区应用不同植物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纯一季稻区水稻收割后二化螟能否转移到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作为重要的水稻害虫,其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致害性变异与其体内垂直传播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YLS)密切相关,但目前,
  [目的]近几年,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在我国多地番茄作物上普遍爆发、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ToCV与我国番茄生产中另一重要病毒病番茄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浆果、樱桃、葡萄和桃等软皮水果的全球性害虫.该种果蝇不同于其他不危害的果蝇种类,由于其雌成虫产卵器发达,可刺破健
  为明确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豆荚株位、豆荚大小、荚毛
  [目的]淡脉粘虫Leucania roseilinea(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喜食禾本科植物。在对粮食作物的害虫调查时发现淡脉粘虫对水稻和玉米有一定程度上的危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强度存在时空动态变化,且其强度总体呈衰减趋势,而每年频发的地磁暴现象亦会引起GMF强度降低。许多动物(包括昆虫)具有磁感受能力,而迁飞
  [目的]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在中国南方是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竹子食叶害虫,在炎热干旱的夏季有喜食人尿的特点,是第一例报道具有“趋泥行为”的直翅目昆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