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岩李柬的本心涵养修养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代表朝鲜后期性理学的湖洛论辩焦点中备受关注的巍岩李柬(1677~1727)的思想,从修养论的角度进行再度探讨。本文还针对湖洛论辩与自我涵养的相关性以及论辩所追求的人格陶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企业是具有自主行为的经济组织,它的本性在于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行为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对其进行必要的伦理考量,可让企业家在经济利润与社会责任之间作出较均衡的选择。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南ISO26000明确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和原则,可以用来指导组织进行社会责任实践,将会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中国应当根据这一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指南,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责任运动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韩国在过去的50年里实现了从接受世界各国的粮食援助到如今的高速增长的转变,但是,随着短时间内韩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及发展,负面问题也日益显现。这就是贫富差距日益深化,即社会两极化问题。韩国共同发展委员会委员长郑云灿指出,社会两极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间的两极化。因此他认为用“大中小企业分享利润”方式可以改善两极化现象。但是在荀子看来,因为“大中小企业分享利润”的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中小企业都存在“同
改革开放30年是发展成果凸现的历程,也是生存问题加重的过程,这构成了生存和发展的悖论。这一悖论缘于强调“只要发展就合理”的发展主义及其“无限追求物质财富”的消费主义生活根源。因此,我们需要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纳入到当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这样才能有效地破解生存与发展的悖论,这也是科学发展观走向深化的重要方面。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世界难题。这道难题的出现,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难题的根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质是经济与生态的对立统一。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优先性关系。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消费不只是一个纯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追求物质消费正是现今这一世界之主流追求,消费不仅取决于经济承受力,而且也应取决于伦理承受力;整个社会都应放弃片面的消费观念与增长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上来,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伦理视角下的合理科学消费问题。
新型智库建设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以应用对策研究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从成果内容、形式、影响范围、完成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模式下的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评价也应与传统科研成果有异。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应坚持突出对策性、学术创新性以及公众影响力的综合全面评估原则,制定科学的课题成果、决策咨询类研究成果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以2001-2010社科院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类别、依托单位、学科分布,并与前期进行比较,指出社科院系统社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湖南社科院为依托,介绍了其发展完善的历程以及在新型研究机构创建与探索。突出阐述了该院在新型研究机构的创新与转型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安身立命解决的是中国人生存生活生命的根本依托的问题,包含着天地、历史和自我三重纬度。因此,安身立命之处即是天道、家国和个人德性三者交织而形成的坐标。这种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华民族社会和心理基础上的安身立命之处,可突破自我的有限性而扩展、丰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