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本研究对该类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或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 例(90膝)分为两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对血液学指标、术后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 0.05).置换后1 年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双膝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 0.05).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需要行血管CTA检查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不良反应降低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骨显微科与骨病肿瘤科共200例行血管CTA检查的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男127例,女73例,年龄4—8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方法通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检查。干预组 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患者行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中会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询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管理改进,构件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型,重点对疼痛管理流程、评估反馈等方面进行改进,有效缓解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强度,提高护士镇痛管理水平。方法:对2015年10~2015年12月住院的100例患者的疼痛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有疼痛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有效控制疼痛的原因,2015年10月建立以科主任、骨科医师、护士长患者及家属组成的疼痛管理团队,建立护士长、疼痛管理员和组员组成的持续质
会议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肌瓣在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保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所收治胫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病例,其中行瘤段切除+人工定制膝关节置换+腓肠肌内侧肌瓣移位术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4-54岁,其中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病程3-16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骨肉瘤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个疗程,伤口拆线后继续行术后新辅助化疗3-
目的 对比应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和后足三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7例(7足)Müller-Weiss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5~65岁(平均52.5岁).根据Maceira分期,2例患者属于Ⅱ期,2例患者属于Ⅲ期,3例患者属于Ⅳ期.根据术前评价,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和后足三关节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征之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
Purpose This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arly and mid-term clinical effects an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cementless bilateral synchrono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in patients with anky
目的 评价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效果,并与异体松质骨作比较。方法 整理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我院使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异体松质骨植骨的两组病例各62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病种、病灶部位、植骨量和随访时间等方面均匹配良好。通过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评估并比较植骨的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分析影响人工骨愈合的因素。
Obj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 was develop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ed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
目的 实验观察下胫腓锁定钛缆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从抗分离及应力遮挡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下胫腓锁定钛缆固定装置由外侧卡块、钛缆及内侧锁块组成,可配合腓骨接骨板使用,也可单独应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该装置充分考虑下胫腓关节的生理特性,位于下胫腓联合间的钛缆经加压后锁定,将下胫腓联合固定,既有足够的横向强度,又有旋转及前后、上下方向的微动,符合踝部的生物力学特点,跨四皮质固定
目的 为提高牵引病人的舒适度,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提升骨科专科护理水准;方法 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从牵引的用具、护理的方法及隐私保护、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大胆改革:先改良了牵引托布,由原来两侧用夹子固定的"毛巾托布法",改良设计成由薄海绵加棉布,一端设有圆棍状棉絮填充垫固定在托布上,新"牵引托布"不仅起到支撑抬高踝部的作用,还有效减轻足跟的受压,减少足跟压疮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为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