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反心理主义浪潮及当前心理主义回归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也不免有许多曲折与缺憾。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思辨的束缚,随着科学心理学的逐步发展壮大,有些学者随之提出了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建立其他学科的观点,这便是心理主义思想的产生。但是这一思想从提出伊始就遭到了反心理主义者的坚决否定和拒绝,弗雷格和胡塞尔作为反心理主义的代表,他们对心理主义的严厉批判使心理主义被驱逐出哲学和逻辑学界,导致心理学一度在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研究中失去了应有的重要位置。反心理主义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对心理主义的胜利。然而,心理主义是否真的在反心理主义的批判下被归入哲学史的档案呢?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心理主义浪潮之后的不久,心理主义便在逻辑学和哲学中出现了复苏的迹象。逻辑学在经历了反心理主义的洗礼后发展并不顺畅,逻辑学和哲学正在经历发展中的困境。人们开始思考反心理主义者为逻辑学和哲学划定的道路是否正确。与此同时,康德、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也因其自身的极端性和理论的自相矛盾而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反心理主义对当代心理学的危害日益凸显,心理主义的回归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学者们普遍认为不能仅仅因为存在一些心理主义的有害形式而对心理主义全盘否定,或者认为心理学在哲学中毫无立足之地,这些都是错误的。这些观点的出现昭示着心理主义的回归势在必行。认知科学的诞生为心理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契机,逻辑学和哲学在认知科学的引领下发生了认知转向,随之诞生了逻辑心理学和心灵哲学。逻辑学、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使其突破了自身发展的瓶颈,在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探索人类心智的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回顾反心理主义浪潮的经验教训,总结当今认知科学引领下的心理主义回归这一新的发展轨迹,不仅能够重新评估心理主义在各学科中的普遍价值意义,而且可以为认知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理论上的约束和支撑,同时也为当前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其他文献
为比较不同认知风格与不同认知水平儿童的认知改变力,本研究采用"前测-(逐步提示式)干预-后测"的动态测验范式,将98名小学2年级儿童分为高认知-慎思型、高认知-冲动型、低认知-慎思型和低认知-冲动型4类,平衡性别和类型将这些儿童分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动态测验"序列思考工具"(STI)的前测,干预组接受同类测验的动态干预,对照组接触序列思考工具的时间与干预组的训练时间大致相当。然后对所有儿童进
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processes)是指个体为了完成任务要求的目标行为,对优势反应、过度学习的行为或任务无关行为进行抑制的能力,是心理与行为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Aron,2007; Curtis&DEsposito,2008; Nigg,2000)。激励(奖励和惩罚)相关的加工过程能够调节人的抑制控制行为,那么这种调节在反眼跳中如何体现?本研究通过使用反眼跳任务
青少年的危险行为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当代青少年危险行为表现出哪些特点,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产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相关问题。本研究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和Achenbach设计的"青少年自陈量表"(YSR),于2008 (N=4747)和2010年(N=12672),先后对9个城市9至20岁的青少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匿名问卷
自我决定论采用一种宏观视角,提出自主是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在促进个体良好适应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基于个人中心取向,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考察了1047名7至12年级中学生在学业和友谊领域中的外部自主支持、自主对其在相应领域行为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业自主在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母亲和教师的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学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受到自主和受控倾向的
研究以193名儿童为被试,采用表情识别范式,考察5岁、6岁及8岁儿童的基本表情识别能力和混合表情识别能力,系统探讨了儿童在这一年龄段中混合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基本表情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本表情识别能力在5岁时已发展良好,混合表情识别能力在8岁时仍需完善,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同时还包含对多种表情进行辨认的能力;两种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一致的特点,两者构成了更加完整的表情识别
犯罪问题一直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大问题,暴力犯罪又是对社会危害比较大的一个.以往对于暴力犯的研究多停留在描述水平,且结果不尽一致,也几乎没有将暴力犯的两个类型进行区分后,讨论其共情差异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两类暴力犯罪者,即预谋性暴力犯和冲动性暴力犯的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差异进行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研究方法:利用冲动—预谋性攻击行为量表(IPAS)对被试进行筛选,选出两类暴力犯各15名,进行脑电
药物相关线索能够诱发药物依赖者的心理渴求,导致药物寻求行为和复吸。现有的药物成瘾研究从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药物奖赏记忆角度阐述了心理渴求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这些假设没办法解释摆脱生理依赖的药物成瘾者,当他们再次看到药物、使用药物的工具、曾一起吸毒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渴求感,并有可能引发药物寻求行为和复吸。随着药物成瘾研究的发展,运动脑区与心理渴求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镜像神经系统是分布在大
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是指从德才兼备的角度界定智慧,主张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有机统一乃是智慧本质的一种理论.它于2009年11月在“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的专题讨论会上正式“亮相”,至今已有近4年时间.在这期间,关于“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进一步完善了智慧的定义,主张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
关于耻感情绪(shame)和罪感情绪(guilt)的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中国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已有研究主要沿用西方已有理论和测量工具,同时忽略了耻感情绪(shame)和罪感情绪(guilt)在中文中不同翻译间的情绪差异性(如,shame可翻译为“羞愧”“羞耻”,guilt可翻译为“内疚”“罪恶感”)。探索中文条件下两种情绪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深不同情绪内涵的理解和道德情绪的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