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集团化实践探讨

来源 :第6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医疗集团的发展成为一种模式,本文以多个医院的管理模式为例,指出医院集团化是医疗产业成熟的标志,并指出医院面对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有五项关键问题,首先,一些外部因素造成了医院收支结构的变化。第二,医疗市场份额发生变化,三级医院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患者。第三,医院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发生了改革。第四,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改革。第五,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改革,社会对医院的评价,直接影响医院在医疗市场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学科发展趋势,指出学科管理也显现出不同特点。学科评估实际上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培养学科人才而言,则要因人制宜。随着学科细分,疾病诊治也在向着中心化趋势转变,但学科中心的组织结构有松散和紧密之分。在学科发展中,医院提出对重点学科进行政策倾斜并给予持续投入。医院还重视内外联合,集约发展。中国的医疗机构依靠医疗质量和学科建设,建立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院长的工作也应当围绕
本文指出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从供给而言,社会保障资源是绝对短缺的。原因在于,医保覆盖面扩展后,有限的医保资源便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才需要调整医疗服务架构,控制药品和消耗性材料的占比。医院经过不断探讨,最终将医院科研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转换医学的探索和实践上。笔者通过分析指出,华西医院在维护医疗质量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强化医疗管理各专业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和强化医疗业务及管理
本文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为例,通过分析女院长的经营管理模式,笔者指出在抓医德医风的过程中采取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管理;就学科发展而言,要注重互补和协调;在个人的临床科研工作上,作为管理者则需要注意化整为零;在进行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成为医院管理者后站的角度,会与以往仅担任学术工作时有所不同。一方面,管理者以管理角度给临床和科研梯队布置任务,无形中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管理者
本文针对急诊出现拥挤,甚至到了危害医疗品质的现象。笔者指出分级管理解决急诊即对急救患者进行分诊,并无严格的分级程序,这就导致了就诊患者的不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采取信息化打造绿色通道,促使团队合作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改革的发展进程,指出“十二五”医改重要突破点分别为,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以及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并指出中国的新医改试图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三个策略,改变看病难、看病贵,最终达到改善百姓健康的目标。笔者同时提出,实施优质护理的落脚点是提升患者感受,但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护理服务模式及护士管理方式改革。最后提出以调赔处理机制破解医疗纠
本文通过对多位医务人员针对新医改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观点的分析,笔者首先指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求医疗机构的运作效率、改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间的协同合作,达到一种平衡。其次,提出信息技术助推医院精准化管理的观点,最后,提出践行医疗质量双国标的建议。
笔者在文中指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一大亮点在于将追踪方法学作为评审的重要工具。中国医院等级评审是按照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院各方面的综合评价,须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由于医院功能定位不同,所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体现医院等级和功能的差异。各界对医院认证或医院评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JCI认为,医院认证原则上是自愿的过程,通过政府机构或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符合其标准要求的机构给予认可,并要求其持续改进
医院的管理瞬息万变,每天都有很多更改流程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做系统开发的时候,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对信息的类别进行界定,使IT人员进行程序开发时有所遵循,这是最重要的。为了帮助医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笔者提出把医院的各种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使每个关键流程都做到可追踪和监测。最后提出结合医疗物联网的属性,医院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智能医疗、感知健康以及智能ERP的运用。
本文通过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程的分析,笔者根据有关医务人员的演说内容,总结出采取务实发展加大投入、求索专科化发展、以项目带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人才乃重点学科发展之本、扎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品牌价值的观点,并指出学科建设有助于推动专科建设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反思学科发展。
笔者指出针对当前医院管理者看重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的出现,指出要想使医疗服务既能让患者受益,又能让医院的各项指标达标,医院管理应采取先进的理念引导,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掌舵;创新临床技术,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助力;信息技术支撑,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