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泛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决定了鲕滩气藏的分布。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层,如何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识别飞仙关组早期高位域与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利用地震层序预测技术,将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飞仙关组飞一至飞三划分成四套四级地震层序,通过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研究飞四沉积前各地震层序顶界古地貌格局、高能滩相的发育特征及迁移规律特征。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晚期高位域高能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古地貌位置。根据地震层序分析结果,飞仙关组早期沉积是早期高位域的欠补偿沉积,而非晚期高位域的快速充填沉积。经过实钻证实,地震层序预测技术适合勘探开发程度低的地区,能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其他文献
通过对石南31井区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研究,清水河组油藏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中,含油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碎屑流沉积的砂体,物源来自北东和南西2个方向,油层受沉积微相控制非常明显,储层主要为杂色、褐色砂砾岩,褐灰色、灰褐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为孔隙连通性较好的中等储集层,油藏的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石南31井区油藏不是一个整装的油藏,而是由4个独立油藏构成的。
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西山窑组煤成气为例再现了准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所生天然气的生成过程,进而结合圈闭构造发育史对其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准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主要生、排气期为燕山期,约占最终生、排气量的80%,并以白垩纪为主。由于要聚集绝大部分的天然气,燕山运动形成第一排背斜圈闭对准南中下侏罗统煤型气成藏意义重大,而喜山运动则最终决定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测井技术的重大进展,在复杂储层评价中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核磁共振解谱技术是核磁共振资料应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基于最优化技术,提出共轭梯度解谱方法。该方法按照模型构制基本思想建立反演的目标函数,将核磁共振解谱的混定线性反演问题转化为求目标函数极小值的典型的最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共轭梯度法具有二次终止性、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解决上述最优化问题。将该方法应用于无噪声理论回波数据反演、不同
曙光油田水平井在开发生产方面主要存在水平段动用不均衡的问题。从投产的稠油水平井井温测试资料显示,50%以上的油井存在着水平段内井温差异较大的情况,针对曙光油田水平井的特点及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减少热损失、提高水平段总体动用程度,我们开展了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井口实现配汽量的动态调整。截止到目前我厂共现场实施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15井次,累计增产原油5181 吨,提高了油田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
在进行取芯井资料搜集,岩芯观察和取样化验分析后,识别出11种岩相,6级沉积界面和8种构型要素。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埕岛油田曲流河点砂坝构型描述方法进行研究,首次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埕岛油田馆上段曲流河储层单井点砂坝构型划分和识别的技术流程,用以研究点砂坝内部结构,弄清侧积体及其泥质夹层界面的分布形态。认为点砂坝内部构型侧积层即内部夹层主要有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等三种。工区主要以泥质和物性夹
吐哈致密气藏地层压力低、储层物性差、压裂改造难度大,压后采取衰竭式开采,砂返吐现象普遍,气井机械防砂管防砂能力有限,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围绕气藏压裂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优选泡沫压裂液体系、开发了分层压裂和压裂-投产一体化管柱,实现"两层分压、一次解封",减少起下管作业,首次采取压裂缝口的防回流技术,防止返砂现象的发生。该技术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有效
中海油某平台A6井隔水导管打桩作业所采用的钻机为平台模块钻机,打桩锤为海洋工程安装导管架平台时用的IHC S-200型大型液压打桩锤,隔水导管为导管架平台海上安装时采用的24英寸隔水管,长度从9-19米不等,光管体无扣吊卡的凹槽,焊接的方式连接,不同于常规钻井作业采用的隔水管。隔水导管打桩至设计入泥深度后,采用水下焊接的方式潜水安装水下槽口固定楔块。本次作业克服了吊装35吨重打桩锤、重53吨的光管
平湖油气田八角亭区块的P11储层为异常高压低渗凝析气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从投产之初产能下滑严重。通过地质、油藏分析研究,基本明确了导致产量下滑的原因,并切实地提出了通过压裂进行储层改造的方案。2008年9月,对BG1井实施了压裂改造,基本解决了井筒附近的污染,扩大了BG1井的动用范围,稳定了生产。
利用地震相分析和测井相分析来综合研究和解释沉积相是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和储层预测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某井区进行了测井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了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优选出强振幅地震相和透镜状地震相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有利地震相,并预测出研究区有利储层相带的展布规律。
多分层试井仪是一种用于对套管井射孔段进行地层动态特性测量的电缆地层测试仪器,它的双封隔器结构确定了其流动特征的特殊性。文中通过介绍了多分层试井仪的结构、工作原理,推导其解释方程,提出了新压力导数图版,及其与目前国内常规测试技术进行对比,体现了多分层试井仪具有测试时间短, 操作简单,节约油气资源, 提高地层测试质量和效率的优点,降低了测试成本,更适合我国地层测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