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研究

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组织严密、运转协调,独具特色,它对于德国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经验与做法,对完善我国特色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在国内,应急产业的提法是近几年的事。2007年,我国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产品研发和应急产业化,“应急产业化”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因此,国内研究应急产业还很少。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对物质的需求,研究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另外,按照有关学者的话说,应急产业是一个振兴产业,对于当前促进产业升级、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发展应急产业,应急产业发展面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调查和访谈对基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现状作出分析,一是阐明廊坊特殊的区位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要求,二是基层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实践性成果,主要从预防准备、应急响应和沟通协调三个方面进行归纳。第二部分,根据调查和访谈研究基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
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多发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相对于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社会运行和管理尚处于一种脆弱的“高风险”状态,本文着重针对中国应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建设、预案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对策,并就如何创新应急工作平台、强化人文关怀、打造中国应急文化、加强群众工作、汇聚工作合力等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支撑,提出了现实的工
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更加严重的是它对民众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冲击。物质的损失可以在短时间得到重建,而心灵的创伤则很难痊愈。及时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够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努力做好受灾群体的心理抚慰和精神救援工作,能够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和谐,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从而能够增强受灾地区的发展活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聚集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通过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规划和引导,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的行业切入点,发挥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培育、孵化、展示与服务功能,形成了以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产业平台、多组织构成的运营模式。同时,各级政府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推进“放管服”、“一次办好
为适应政府应急管理培训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安徽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的作用,我们创建了安徽省应急管理教学团队。本团队是由安徽行政学院为主导,同时接受省政府应急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团队参照国家教育部教学团队的建设规范,并根据干部培训特点和应急管理专业特征而创建,以专业组为基础运行。团队探索的“门氏新理论系统创建法”、“双域(宏观与微观)循环借鉴共进法”及“移动课堂教学法”和“常规平台+网络服务的团队工
为有效应对石油危机和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美国高度重视能源应急的体制机制建设。美国能源应急机制主要由运转高效的能源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完善的能源应急法律法规制度、战略石油储备机制、国际能源机构框架下的国际协调机制和辅助能源应急机制构成。美国能源应急机制具有六个特点,一是将能源应急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二是建立了完备的能源应急综合管理系统;三是以完善健全的能源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四是注重在能源集体安
2009年11月10日,一场自195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未遇的暴雪降临河北,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天气让人们措手不及。面对日益复杂的气象灾害,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保障民众正常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应对自然灾害的现状以及介绍国外应对自然灾害的成功案例,对我国近年来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实践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建议。
美国《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以法律形式构建了一种跨州区域应急管理协作制度框架,构成了当前美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和处置各种紧急或灾难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MAC构筑在互惠意愿与协作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协作契约、网络化协调机构和整体化运作流程包容在制度体系中,这体现出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的特点。这种跨地区应急管理协作机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美国的应急管理培训非常完备,从组织体系、课程设置、培训对象、评估手段、资金保障等方面都有很多经验,我国的应急管理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借鉴美国的这些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