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F18菌株敏感和抵抗基因型仔猪十二指肠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比较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F18(ECF18)菌株是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水肿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建立的苏太猪大肠杆菌F18菌株抵抗性(AA型)和敏感性(AG和GG型)资源家系,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猪大肠杆菌F18菌株抗性候选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和验证,以期揭示中国地方猪种抗大肠杆菌F18菌株的遗传基础。
其他文献
IGF-1基因被认为是调控猪生长发育和胴体组成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分析山西白猪IGF-1基因第1内含子以CA为核心序列的微卫星座位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为该品系的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根据蔡更元2006年研究得到的EST序列Ankyrins(ANKI)和PKIA,设计实验,对这两个基因进行物理定位,对进一步开展这两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猪肉鲜味性状指标的量化标准是经常关注的问题,肌苷酸(IMP)是肌肉中的主要鲜味化合物,主要是由肌肉中ATP降解产生,但肉品中IMP不能稳定存在,其降解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有苦味,肉在冷藏过程中风味的损失、苦味的增加与IMP的降解有密切关系。本实验拟建立一种合理的猪肉鲜味性状指标的测定与评定方法,为下一步寻找与此指标相关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克隆猪TCAP的启动子序列,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TCAP的启动子不同区段的转录活性,为研究研究TCAP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山西白猪是以马身猪、长白猪、太湖猪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瘦肉型专门化母本品系,具有产仔数高,胴体和肉质品质好等特点。本研究分析个体基因杂合度对山西白猪体重和6月龄体尺性状的影响,为该品系的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利用PCR-SSCP,CTPP,PCR-RFLP检测技术和测序分析,对中国地方猪种7个群体284个个体的肥胖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猪obese基因的多样性变化,为瘦肉型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焦磷酸测序技术是于1987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短片段DNA测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DNA聚合酶,ATP硫酸化酶、荧光素酶和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四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将引物上每一个dNTP聚合与一次荧光信号释放偶联起来,通过检测荧光的释放和强度,达到实时测定DNA序列的目的。本研究在广泛采集中国地方猪和野猪样品的基础上,将着重解决中国猪中IGF2-intro3-G3072A突变事件的历史时间。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调节机体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JAK-STAT通路的激活是细胞因子发挥其生物效应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之一。本研究拟克隆家猪SOCS-1,SOCS-2,SOCS-3,SOCS-4,SOCS-5,SOCS-6,SOCS-7基因全长,探讨其在家猪中的潜在生理功能。
本研究以家猪为材料,克隆家猪STAT3, STAT5a, STAT5b基因的cDNA全长,鉴定STAT3及STAT5a的剪接变体,拟探究生长激素与催乳素的下游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家猪生长和繁殖调控机制莫定基础。
目前,关于TDRP1基因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人和小鼠身上,对其它动物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猪TDRP1基因展开研究,以证实它的存在,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及cDNA序列的多态性,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