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个案例的主成分分析法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通过专家访谈与赋值等方法初步构建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影响因素体系,认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因素由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因素,社区外部因素3个部分组成.其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主因子有8个,分别是:非政府组织支持因子,政府支持因子,参与能力因子,经济驱动因子,社区支持因子,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这8个因子是山区社区旅游增权的内容和方向.在山区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政治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表明了社区居民希望提高政治地位,改变政治弱势的迫切愿望.对社区居民政治增权是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社区增权的重要内容.获得经济利益是吸引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重要原因.对社区居民经济增权是是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能力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手段.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也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山区社区居民的心理增权和环境增权同样不可忽视.最后,在前面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参与式森林旅游发展中的社区旅游增权五个维度内容,具体为:政治增权,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和环境增权.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和行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析.这些结论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同时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基于39个国家1995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工具变量法等,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低碳约束情境下的木材加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由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会逐渐成为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但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升木材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低碳约束下,技术创新对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后发优势".
现代林业经济理论认为:使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保持稳定或者对不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都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同样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会促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随着2014年黑龙江国有林区商品林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将受到更多抑制.因此,对森工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优化,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运用马尔科夫二次规划方法,对2013-2030年黑龙江森工林区
基于WIOD数据库的数据,运用列昂节夫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核算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到2009年中国造纸及其纸制品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整体情况,并利用这些数据分析中国造纸及其纸制品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主要转移路线,以客观反映中国在发展造纸及其纸制品业对外贸易中的生态环境及其利益得失.结果表明:中国造纸及其纸制品业对外贸易是生态环境逆差,且生态环境逆差现象愈发严重;美国,日本等国家从中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时段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关联度,以期为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指明方向,提出立足第一产业,挖掘第二产业发展潜力,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林业标准化经营是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林业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本研究基于浙江省45个林业标准化项目实施的统计数据,运用广义的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标准化实施对林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标准化的实施对林业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从林业标准适用范围和实施强度两个角度测算出林业标准化的实施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9.85%和20.62%,这表明林业标准化的
本文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2002-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森林旅游业收入为基础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桓仁县森林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桓仁县森林旅游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森林旅游收入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0.68%,而国内生产总值对森林旅游业只有单向影响.本研究为桓仁县森林旅游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林业经济的增长的内在动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要确定林业最优产业结构.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通过建立2003-2012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对林业总产值增长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模型变量转换和极值的求取,得到该时期林业三次产业的最优产业结构为0.3697∶0.3318∶0.2985,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林业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匹配度与林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整体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联盟己成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区域旅游联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中提出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带动林区产业发展,通过加大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促进林区的产业转型.本文以小兴安岭为例,探索区域旅游联盟的模式,分析小
通过对迁西县农户板栗收入的分析,在影响农户板栗收入的诸多因素中选取9个影响因素,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决定方程为基础的农户板栗收入决定方程,通过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对农户板栗收入的回归系数,最终确定了板栗生产经营的总投入、板栗种植面积、劳动力数量、家庭规模、劳动力平均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和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影响农户板栗收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板栗收入的影响与作用,而劳动力最高受教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