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瘤(其中侵袭性垂体瘤43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特征、生长方式及侵袭特点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龄儿童颅椎区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内固定复位融合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颅椎区不稳定病人中,筛选出5岁以下病例共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1岁1月至4岁9月,平均3岁2月.3岁以内11例,平均2岁4月.[主诉]"下肢无力、站立及行走不稳"占12例,平均年龄2岁9月,其中1例4岁9月系明确外伤后出现症状,其余均无外伤史,平均年龄2岁7月;"自幼斜颈
目的 探讨经关节镜下规避骺板法治疗儿童前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例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为7~14岁,平均10.4岁.左膝11例,右膝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运动伤6例.伴有半月板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4.5 d,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
目的:比较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排列方式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采用3枚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正三角构型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0±8.22)岁;车祸伤13例,摔伤15例.Garden 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3例.倒三角构型组31例,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其中,治疗组50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6例,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由后外侧入路,假体均采用Depuy人工全髋关节(美国强生公司)。手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1500mL液体扩容。氨甲环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8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妇女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骨折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进行骨质疏松情况的判断与相关性分析.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沃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76±0.12g/cm2和0.83±0.46g/cm2,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目的 比较新鲜标本膝关节自体腓骨长肌腱(autologous peroneus longus tendon,APLT)、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长度、极限拉伸强度(N)、最大变形(mm).关节镜下自体双股腓骨长肌腱和四股腘绳肌腱重建急性ACL断裂合并Ⅲ度内侧副韧带(medi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切除并缝合治疗半月板囊肿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采用关节镜下切除联合外-内缝合方法治疗的半月板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关节镜下囊肿切除、outside-in缝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72月,平均随访时间24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关节僵直、囊肿复发等并发症.Ly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中的自噬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NYU Impactor脊髓损伤撞击仪构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鉴定大鼠BMSCs;实验分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各20只,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方法于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干预组注射BMSCs 10μl;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d、7d和21d处死动物5只,采用West
目的:分析肛瘘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术前分类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的MR表现,均行MR平扫横断面T1WI、T2WI、DWI序列,矢状面及冠状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
会议
2013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安全规范使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碘对比剂使用第二版,而且与第一版差别部分刊登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全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