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拐枣为蓼科灌木,果实成熟后,形态各异。沙拐枣的种子坚硬,果皮厚,带刺毛,发芽困难,通常发芽率为30-40%。但对沙拐枣种子处理后,发芽率可达85%,育苗成活率达到80%。因此,种子处理方法和播种繁殖技术及精细管理,是决定沙拐枣种子出苗前后胚根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关键要点。选取沙拐枣属其中三个组别的4个种,即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Fisch.et Mey.)Litv)白皮沙拐枣(Calligonum leucocladum(Schrenk)Bge)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licundum Bge)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arborescens Litv.)进行种苗生产繁育。通过温室容器育苗方法,来满足常规期用苗或不同季节时期绿化工程用苗的需求。于2012年6月采自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4种沙拐枣,于7月在温室进行容器苗生产繁殖。种子处理包括分类帅选、装袋、消毒水浸种、翻动、换水及水温控制等多个环节。取出置于室外裸露地表分类堆积,经流水浇灌、翻动、保湿、晒种方法进行催芽。因不同种果实大小的差异,种子处理方法、浸泡时间、催芽时间各不相同。经观测结果表明:泡果沙拐枣种子较小,浸种24小时,催芽36小时,种皮软化,取出置于深井处低温催芽,约60小时后,80%已萌发;白皮沙拐枣和红皮沙拐枣分别于浸种24小时种皮即软化,经低温10-15℃遮光处理,催芽72小时,约80%萌发;头状沙拐枣浸种18小时种皮即吸水膨胀,置于室内低温遮光15℃处理,催芽72小时约85%种子萌发。将各种萌发种子播于事先装好的12×13cm的营养钵,深度1.5-2cm,轻敷沙土,浇足水,期间保持床面湿润,出苗前采用喷灌系统喷灌,约7-15天顶土出苗。经过30天的精细管理,4种沙拐枣相聚出苗率达80%以上。通过育苗试验,总结了沙拐枣育苗特点,积累了育苗繁殖资料及管理技术中的经验,为干旱区荒山绿化引种这些观赏耐旱植物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