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盲椿象在河北省属于农业上的次要害虫。1997年,我国开始推广种植Bt抗虫棉,抗虫棉在我国的推广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田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并使棉田化学农药用药量大幅降低。棉田害虫地位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演替,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剧增,为害增强,并呈严重灾变趋势发展。盲椿象寄主范围广,其不仅为害棉花,同时也为害多种果树、蔬菜等重要经济作物。其种类繁多,在河北省,为害作物的盲椿象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其中为害种类作物最多、造成作物损失最严重的是绿盲蝽。目前,盲椿象对河北省果树的为害虽偶有报道,但其在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域内果树上的发生种类、种群动态及为害情况尚未见到系统研究。基于此,笔者采用目测法、扫网法、盘拍法,对河北省主要果区保定地区、沧州地区及秦皇岛地区的常见果树:苹果树、梨树、枣树、杏树、李树、葡萄、桃树、草莓上的盲椿象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对保定地区王盘葡萄、高阳梨树分别采用色板诱杀法、性诱剂诱杀法对当地盲椿象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调查结果表明,从发生种类来看,3个地区多种果树上盲椿象的发生种类均以绿盲蝽为主,其次为三点盲蝽,中黑盲蝽虽有发生但是发生极少,苜蓿盲蝽在调查的果树上均未发现;3个地区枣树上绿盲蝽发生为害最为严重,其次为葡萄、梨树、苹果树、杏树、李树上均有绿盲蝽若虫发生及其为害症状,但是,3个地区草莓上均未发现盲椿象及其为害。从监测方法来看,性诱剂和色板法均可灵敏的监测到绿盲蝽成虫的发生,优于常规的目测法、扫网法等。从发生时期来看,5月初第一代绿盲蝽开始发生为害,该时期绿盲蝽发生整齐,为其最佳的防治时期。6月,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虽有发生,但为害较轻,一般可在防治绿盲蝽的同时进行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