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儿茶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茶儿茶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60min再灌注30min的大鼠模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NO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 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突触和神经髓鞘等超微结构严重受损;茶儿茶素(50mg·kg-1,ip qd×7)组大鼠脑组织中NO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突触和有髓神经髓鞘等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比模型组轻。 结论:茶儿茶素能降低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人员配合问卷调查对国家级区域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与针灸病房内拒绝针灸疗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位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拒绝针灸疗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针灸疗法的认同状况。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中51例既往对针灸有所认知,但仅有25例表示如果生病会考虑选择针灸治疗;42例曾因腰痛选择针灸治疗过,并有34例认为针灸治疗有效;拒绝针灸疗法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针灸过程中的疼痛因素23
失眠症多因情志不调,情绪变化诱发,常迁延不愈,导致生活、工作受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精神障碍。本院根据顽固性失眠多伴抑郁症,以耳穴配合瑜伽气功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研究指出瑜伽气功调节情志,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解除担心、激动等刺激因素,解除抑郁焦虑症状,建立起促进良好睡眠的行为方式,放松,避免兴奋、焦虑的发生,这样可以放松大脑皮层,使患者进入安静的内心世界,直到自然而然地睡着为止。
本文对“三通针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内布有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络。传统的经脉学说应包括有脉管、神经和经络,“三通针灸”按人体解剖结构分为找脉管、求神经、循经络,以指导临证。其可与现代医学结合,与国际接轨。临床上先辨析病症的主要矛盾在哪一通路,然后决定选择找脉管、求神经或循经络中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治疗。
无创性电脉冲远穴透治疗法是传统的中医针灸法与现代科学技术、西医药治疗技术相结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产生的。它的创新和运用,不仅显示出比传统针灸法有着诸多优长之处(即避免了针刺或电针刺不少固有缺点),而且更加明显地提高疗效。特别是只要坚持与中药或西药并用同步治疗,就能取得不同凡响的疗效。这不仅是治疗常见病、难治性慢性病的疗效如此,就是救治疑难病或抢救重危病人的疗效也是如此。为此特进行介绍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名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约1/3病人可遗留后遗症状,如双下肢或/和双上胶无力或肌肉萎缩、肌肉酸痛、足下垂。头针是源于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针刺方法。本文介绍了一例采用体针结合头针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指出针刺加头针不失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目的:为提高穿心莲的浸膏量及其有效成分内酯的收率而优化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用量、提取时间和次数为因素,浸膏得率和内酯得率为优化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优化。结果:用6倍于原料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浸膏得率≥10%,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收率较高。结论:穿心莲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比较合理。
吴茱萸系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近成熟的果实,主产长江流域、陕西及华南等地。本课题组对甘制昊茱萸和生吴茱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得到18个生物碱,其中瑞特西宁的量最高。本实验主要研究瑞特西宁的抗肿瘤活性,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表明,瑞特西宁不仅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而且对荷瘤小鼠有降低血液钻度和镇痛作用。
目的:建立雷氏盐剩余比色法测定野西瓜中水溶性生物碱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雷氏盐剩余比色法,以盐酸水苏碱为对照品,在520nm处定量测定。结果:盐酸水苏碱在0.060 16~0.300 8 mg/mL线性关系良好,计算得回归方程Y=0.621 7 X+0.010 8,r=0.998 6(n=5);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1.8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于野西瓜中水溶性生物碱的测定。
本文从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临床药理学事业的发展,可以从中了解到其发展的背景、现状、任务和对策,供从事本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中药药理学属于中药学的范畴,又是属药理学的一个新兴学科。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既有中药学及药理学固有的特点,也逐渐形成有本学科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浅谈了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