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UL的古城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都江堰古城周边地区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旅游开发的深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城市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背后,却留下满目疮痍的古城周边地区.原本的城市格局等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和历史文化城市走向世界的旅游需求.但大量的资金、精力和关注度付诸古城保护与发展时,反将巨大的压力施于古城周边地区.古城夺人眼球的同时,古城周边地区也急需关注和改善.而改造旧城的同时,如何兼顾城市的山水格局,历史文脉?因此,文章基于HUL(城市历史景观)的理念和方法,以都江堰古城周边地区为例,提出古城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规划策略.
其他文献
"淮河生态经济带"于2018年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蚌淮城市组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组群,对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工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蚌淮城市组群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可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与全域产业部门相比较的竞争力大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动态性,
高铁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促进集中体现在高铁站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高铁站地区已经不单成为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形象门户地区.所以,做好高铁站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尤为重要.而在此城市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高铁轨道交通廊道对高铁站地区的空间、功能、交通和风貌等各方面造成的割裂影响是城市设计的一项技术难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城市缝合"的设计理念,以沈阳新南站地区城市设计
研究建筑师介入我国乡村营建的路径,能够真正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本文基于相关文献,通过探讨和归纳在当代乡村营建过程中建筑师的价值观与村民实际需求的差异、现有乡村建设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以及建筑师介入乡村营建思路的局限性等问题,提出展望:1)建筑师应该回归"乡土"的价值观,从传统技术、乡土文化、社会三个层面综合考虑介入乡村营建的方式.2)建筑师应该引导村民全程参与乡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成效显著,但主力城镇化路径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分化明显、城乡发展缺乏互动、物质空间模式固化、乡村发展动力不足等.随着全民旅游时代到来,城市的资金、人才和资源开始自发外溢到乡村,并在乡村田园旅游板块积淀,部分乡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本文依托乡村田园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产品思维为切入点,提出构建"城乡共融空间"的思路,希望能创新城镇化路径,为主力城镇化路径提供补充.本文从4方面研究如何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义重大.从2012年起,我国已先后通过五次全国性调查,将679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目前六千多个传统村落中,大多数面临空心化、同质化、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大大背景下,传统村落有文化资源优势,其振兴条件既具有优势同时也面临挑战.本文基于"活化保护
旧城住区中单位大院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空间形态.历经时代变迁城市空间演化,旧城区中的大院逐渐突显出自己特殊的人文情怀和场所特质,成为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在节约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大院,因其密集的开发形态、陈旧的基础设施以及围墙的藩篱成为旧城改造的重要对象.近年来中央陆续提出"盘活存量、限定容量,推进各类旧区综合整治和改造"等政策,旧城区格局正经历着冲击.我国进行了各类型旧城更新实践的探索,但对
城市设计作为描绘未来城市蓝图的重要手段,正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与青睐,而其"重设计、轻管控""非法定化"的弊端,让其成果蓝图往往面临难以实施的局面,因此需通过城市设计导则这一形式落实规划理念,完成规划目标.论文以长沙信产园L01-D34地块层面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为例,提出编制地块层面城市设计导则的必要性,并对面向土地出让的地块层面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进行探索,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对出让地块进行系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公园城市"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和"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观.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城市发展和"公园城市"理念的思考,二是在深圳的城市设计项目中如何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探索.在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探索中,首先以"人"为中心,了解现阶段人本需求的变
随着国家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城市发展范式出现了根本性转变,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产业、土地、资本、劳动力转向更加依靠科技、文化和人才.城市发展依赖人的创造力,城市生活也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因此,在新时期城市竞争力体现在为多元人群提供创新创业环境和就业岗位,为本地人和外来者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构建就业、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宜居导向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康泽恩运用地理学的综合空间视角,搭建了一个以"城镇平面格局"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街道、地块、建筑物3种明确的平面格局要素.新加坡牛车水地区在历史地段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认知—策略—导则的方法体系.保留和加强历史地段的历史空间形态特色是保持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解读历史地段的物质空间形态,科学认知其历史基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