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监测及奖惩机制研究

来源 :“一会一刊”2018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而许多事故与工人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同时,施工现场工人安全行为难以实时监控,缺乏管理机制.为了实时监控现场工人安全行为,充分调动工人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降低建筑事故发生率,实现主动的安全与组织管理模式,本研究开发了结合智能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监测系统,并构建了工人安全行为绩效考核及奖惩机制.通过某施工项目的智能安全帽监测系统应用,进行了现场工人安全行为绩效的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表明,依据现场行为监控和绩效考核能够主动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安全行为,有助于形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氛围,改善施工现场安全行为表现.
其他文献
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现行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执行不力;施工单位在企业和项目层面的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工程质量验收单位主体意识不强,验收组织和程序不规范.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针对这些问题,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控制工程质量源头、施工单位改进施工质量管理、质量责任主体加强工程
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复杂,材料种类繁多,现场设计复杂,工艺工序也较一般建设工程要精细,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对于图纸、现场以及市场做出敏锐的判断和准确的认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俗话说,管理出效益.一个工程项目不管它的先天条件多好,如果施工现场管理不好,不仅质量、进度受到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亏本;反之先天条件比较差的工程,如果精
QC小组活动已成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帮助企业优化管理体系和不断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员工发挥自我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方式.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开展QC小组活动,对建筑产品质量、项目施工工效、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都会取得很大提高.而课题选择是QC小组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了整个QC小组活动核心的关键步骤.因此,本文将针对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开展中课题选择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综合风险指数矩阵法对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加固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风险评估的评估模型.介绍了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权重的计算方法,引进相关修正参数对指数值等级进行调整,并根据相关资料及工程经验确定评价指标赋值标准以及最终风险等级评判矩阵,最后进行工程实践,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操作性得到了有效验证.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超大型钢结构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工厂化加工、机械化装配、文明化施工、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论述了装配式钢结构的物联网管理技术、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数字建造手段的实施过程,对于实现建筑业的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作为世界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的项目概况和特点,结合全过程工程咨询和项目总控模式,搭建基于BIM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数字化管理系统,探索了BIM技术在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中的实施方案,并总结了BIM技术在杨泗港大桥前期阶段及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应用价值.将基于BIM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于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解决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信息采集不全面,信息传递不
近些年,大量造型美观、结构形式独特的大型建筑物拔地而起,但与此同时,异型结构建筑设计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增加了深化设计和施工难度,如何高效高精度地建造异形建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长安大桥工程为实例,详细论述了基于BIM的设计、深化设计、虚拟仿真、成品质量验收和虚拟预拼装等,解决了该异型结构建筑的可建造性和精确建造的难题,为其他异型结构建筑的建造提供参考.
为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结合当前房屋租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对老旧小区实行“租赁化改造”或可成为解决上述两大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与研究现状,结合房屋租赁市场发展需求与“租售同权”的呼声,提出老旧小区“租赁化改造”概念,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老旧小区租赁化改造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进而结合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建筑有了结构更安全、使用功能更全面、视觉效果更美观的要求,建筑工程鲁班奖更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追求的项目终极目标.本文结合了浙江音乐学院群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从工程特点难点、集团化组织策划、集团化组织的效果亮点等三个方面对群体项目施工集团化组织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正逐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与运营线路之间需要建立越来越多的换乘车站,新建车站围护结构与旧有结构的连接处易形成冷缝,导致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进而导致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甚至对既有车站、隧道造成破坏,影响运营.研究结论:本文基于真实案例中新旧围护结构冷缝出现的七次渗漏事件以及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监测偏移、沉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