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栈道直击雷防护技术研究

来源 :第六届海峡论坛暨2014年两岸民生气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山地旅游景区地形状况导致的雷电活动频繁、强烈的雷电环境特征及景区栈道窄、长且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的客观条件探讨景区栈道直击雷防护的必要性.又由于栈道地质、地理因素的复杂性,文章分别讨论了由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进行直击雷防护的布设要求及可行性.并对栈道直击雷防护的接地措施进行了探索、分析,提出栈道接地应因地置宜的布设接地体,并通过等电位联接等方法提高接地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高温热浪为例,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一个气候变化对城市能耗及碳排放影响的一个评价体系,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耗量及其碳排放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部门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的可能影响,模拟具有城市特色的能源分配、资源调控和平衡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最优方案,提供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和建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气温对电力负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温度升高1
本文根据对登陆台风近地面的边界层风速观测结果修改了WRF模式中的Chamok方程以修正其中交换系数与风速的关系,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进行了除此修改外,初值场、边界条件、积分时间、积分区域设置与分辨率参数化方案以及人造Bogus台风强度和位置都完全相同的两个数值试验.其结果显示,在高风速条件下YSU的表面风速弱于观测结果,而Modified的表面风速则强于观测.不过两者的变化曲线在大部分时间内相似
用高度场所确立的副高东西位置指标在近50年中逐年升高,等高线有逐渐西进的趋势.为克服此弊病,根据副高西端曲率涡度大的特点,用特定区域涡度值,来描述副高的东西位置.由于该指标用的是相对值,因此不仅克服了上述的弊病,能很好的描写副高东西向的位置变动.新定义下的副高偏东或偏西年所对应的大尺度流场有明显的差别,它们很好地反映了副高东西向位置异常时的特征.同时还指出了这种异常与季风爆发、青藏高压活动的关系.
本文是总结18年的荔枝生产经验,分析妃子笑荔枝优质高产在结果母枝、花期和果实期等三个不同时期肥水管理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和应对措施.妃子笑荔枝结果母枝的优良与否,是与肥水管理有相当大的关联。肥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期:梢期、花期和果实期。南方气候高温多雨,在荔枝采摘后十天内,应及时修整枝条和科学施肥,称之为第一期肥水管理,所占妃子笑荔枝全年肥量约60%。目的是培养良好树势,健壮的结果母枝,为来年丰产打下
对重庆主城区2000年-2012年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重庆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年,季节变化趋势;利用2009-2011年逐小时资料,对主城区的污染物日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了API指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 重庆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夏季是重庆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而冬季是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对三个观测点的PM10日变化分析得出三个点的总
当前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海峡两岸气象领域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多,《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的签定标志着海峡两岸气象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两岸良好的发展形势为两岸气象合作关系快速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气象合作,不断拓展海峡两岸气象合作领域和范围,完善两岸气象部门沟通渠道,搭建两岸气象合作平台,使两岸气象人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对海峡两岸气象合作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显得相当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加密自动站、极轨卫星和逐时AQI指数等气象资料和环境资料,对石家庄雾霾天气演变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500 hPa中纬度环流较平,700和850 hPa多短波槽快速东移,地面气压场经历了高压后部、均压场、地面倒槽三种形势;达温层稳定维持在920 hPa,是雾霾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冷空气是降低PM10和PM2.5质量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远距离探测范围与仰角关系,针对常规探测模式下的最低0.5°仰角在远距离低层回波探测能力的不足,探讨雷达利用超低仰角在台风探测方面的一些可行性和特点,以期改进这一不足.通过对台风"海棠"和"蔷薇"进行雷达超低仰角探测个例实践,获取的资料和常规最低0.5°仰角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超低仰角能提高雷达对远距离低层云系的探测,更好地判断台风结构及演变情况;在现行体扫模式下增加超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等,探讨在广东前汛期降水预报中如何客观把握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信号,包括分析MJO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诊断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主要结果表明,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影响在前汛期各月不同,其中6月影响较明显,6月强MJO的第3(第6)位相,广东降水偏多(少)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广西、贵州、以及和湖南交界地带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东移、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二者合并造成的;地面α中尺度低压带配合α中尺度纬向切变线的生成,为MCC的东移发展、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以及二者的合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MCC和β中尺度强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