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的可拓评价模型

来源 :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可拓学的物元模型,提出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分类的可拓评价模型。根据岩体质量分类的影响因素,确定经典域和节域,利用均方差法求取权系数,引入可拓学理论中的关联度,建立地下水封洞库质量的可拓评价模型,借用该模型评价岩体质量。将该模型应用在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上,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与BQ法和RMR法对比得到的结果有异,取样分析表明可拓评价模型的结果更合理,能够反映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的等级。
其他文献
利用改进Goodman单元来模拟接触面,对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的某土石坝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土石坝中防渗墙与周围土体在弹性模量上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变性不协调以及应力区别的根本原因,合理选择防渗墙的弹性模量对墙体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Goodman单元广泛运用于接触面的模拟,但是其法向连杆刚度构造特征使其存在着接触面两侧单元相互嵌入和法向应力计算偏差两大缺陷。文中首先对防渗墙水平位移的数值计算结果和实
土工离心振动台因其具有能够再现土工建筑物原型应力场,因此在研究土工材料及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长河坝离心振动台试验为基础,开展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大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和离心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和位移)和破坏模式。并进行了长河坝双向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规律与离心振动台试验规律基本一致,坝体的地震破坏模式为坝顶局部滑动破坏。同一高程坝坡位
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ic concrete,GC)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并分析其工程应用前景,以矿渣与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通过对不同配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坍落度和不同龄期下静态抗压强度的测试,分析了水胶比对和易性与静态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测试了不同强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斜长角闪岩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并对试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平均应变率的对数呈近似线性关系,强度与比能量吸收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体现了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应变率不仅影响该岩石类材料的强度,而且也影响材料的破碎程度和破碎形式,但对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影响不大。
为提高摩擦桩中桩侧摩擦力分布的均匀性,提出了复合锚固桩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该技术是在一根桩内垂直设置若干根不同长度的锚杆,从而将桩项荷载首先传递到桩体不同部位,然后再传递到周围的土体。根据桩内多点加载的特点,将弹性理论法和矩阵位移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以进行桩侧摩擦力和桩的沉降分析,并开发相应的程序进行计算。算例分析表明,与桩项加载的普通桩相比,复合锚固桩的桩侧剪应力分布更均匀,从而有效地减少桩顶沉
常见防御工事一般由混凝土与岩石组成,动能弹对其侵彻过程的研究十分必要。局限于试验技术,现有部分侵彻特征量获得存在困难,如质量损失与弹头形状时间历程等。在空腔膨胀与动量定理基础上,采用迭代计算方法,引入弹头钝化效应,获得弹体侵彻混凝土靶的特征量,包括侵彻时间,弹体侵深、加速度、质量损失、质量损失率和弹头形状的时间历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引入质量损失后,因弹头形状随侵彻进行不断钝化,弹体的减速度
由于裂尖附近应力应变场的奇异性,在受压剪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岩体,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将导致在裂纹尖端形成较大的塑性破坏区域,当裂纹尖端附近出现了塑性区,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理论就不适用,需要建立新的断裂判据。考虑采用滑移裂纹组模型来模拟岩石在轴向压力左右下的劈裂破坏,以考虑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Mises屈服准则求出的塑性区半径,并求出整个体积中塑性变形引起的耗散能,再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得到小范围屈服条
用集中质量的方法将圆形隧道简化为有限数量自由度的离散体系。并且将爆炸地震波以一系列作用在集中质量上的动力荷载来代替,并据此建立结构的动荷载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利用局部变形理论,将土对圆形隧道的抗力简化为弹性链杆,采用矩阵力法考虑结构在各种内力作用下产生的自身变形和弹性半空间的变形,得到结构的柔度矩阵,建立非齐次方程来描述结构的强迫振动。
通过分析我国核设施和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现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综合地下地震动参数的变化特点,基于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思想,讨论了确定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原则,为深埋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确定设计地震动的思路:综合分析深埋结构自身和结构内部关键构造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并参考场地条件,得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矿井建设中,高压裂隙涌水的动水注浆治理一直是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结合菏泽龙固煤矿辅二运输巷道顶板涌水的现场工程条件,提出了高压动水注浆的综合治理方法,该方法以深部集中引排、浅部注浆封堵为治理思路,将地质分析、综合探测、现场试验和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其中地质分析可初步判断地层构造及水源补充,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可有效寻找含水层及过水通道,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水源连通情况、优选注浆材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