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关于职前美术教师教育的研究.为顺应时代及美术科学的发展,当前高师院校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都加入了新媒体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及教学能力,提升师范生的媒体素养.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发现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课程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课程为改革试点,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形式、作业要求、评价方法等内容的改革及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鉴赏、教学设计及评价等多方面能力,促进师范生媒体素养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本研究成果为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值得参照的经验,为推进高师院校新媒体艺术课程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空气和水的污染,栖息地的日益破坏,人类正在经历着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在这个迫在眉睫,亟待敲响警钟的危机中,艺术正在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美术教育
会议
在美术教师培训中,情境营造对提高培训的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常见的美术教师培训情境有:热烈激情之境、优美艺术之境、轻松和谐之境、疑趣探究之境、雅肃学术之境、慎独
论文针对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的滞后、不合理的部分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提出背景式联动、伴随式联动、交错式联动、影子式联动等形式实现理论课程与技法课
清末的美术教育改革与政治纠合在一起,改革的核心是从过去绘画的修身养性的"无用"转向"有用",带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王国维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提出艺术审美"无用之用"说和
会议
微信、微博等是普通大众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信息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得以即时交换和无限重复转发分享.微信、微博既有集体性的活力感受,又能满足个性化
会议
中国的陶艺和陶艺教育如何体现当代性、如何准确定位是文章的一个切入点.在现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下,机遇和挑战使陶艺面临很多的机会和挑战.不抛弃传统,但又不死守传统,在当代
会议
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它的建构方式有一定的主观性,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差异也主要在于此.自然科学更注重客观的依据,而人文科学知识在建构方面则有一
会议
在追求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教育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了衡量这个国家教师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面对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的变化,我国未来美术师范教育在提升教育
会议
大数据时代,由新媒体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迅速推广,中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转变"过程,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或"中国设计",动漫形式作为新媒体经济的重要载体,
图像主因型的视觉文化构成了现代生活的具体情境,并以其强大的"文化同质化"功能使得民族文化个性存在被遮蔽的危险.如何应对这种文化境遇,建构现代具有文化自觉的视觉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