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例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证侯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我省皖北地区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证侯学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建立相关研究数据库,经过统计学处理。 结果:我省皖北地区HIV/AIDS患者感染的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以乏力、气短为最多见;证侯类型;HIV期以气血两亏型为最多见,AIDS期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位居前四位。 结论: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血精液具亏,湿毒瘀虚同在”,证侯类型特征是“复杂多变,以虚为本,多脏腑受累”,病情呈现渐进性发展、渐进性加重之特点。
其他文献
艾滋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是一种专门攻击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与细胞的基因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毒就成为一种“病入基因气像癌基因,衰老基因,机体就无法消除它。本文拟就我国艾滋病中西医治疗的现状,切入点中西医治疗情况作一粗浅探讨。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因此,把艾滋病称为世纪杀手。治未病是中医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治未病又以下两层阐释,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在不断扩大,不断深入到预防保健的各个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死亡率,是目前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从正邪理论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对现代中医的临床和科研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证候分型及证候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和制定证候量表提供参考。方法:以1303例艾滋病患者临床四诊资料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艾滋病证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艾滋病证候结构方程模型中,六因子分别代表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和邪结皮肤六种证型。载荷系数显示了各个证候的确切量化诊断。结论: 艾滋病的临床常见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湿热蕴毒、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于2004年8月开始,对H1V/AIDS患者进行关怀救治,项目开展以来由于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效果而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本文是对其中的疗前/疗后有CD4淋巴细胞计数数据,且连续接受中药治疗36个月的807例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对病毒与肺孢菌、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真菌与弓形虫等AIDS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情况进行了介绍。
目的:评估扶正抗毒胶囊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62例艾滋病患者服用扶正抗毒胶囊(人参、白术、黄芪,黄精、白术、女贞子等组成)每次6粒,每天4次;6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中医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免疫学指标变化,(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11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结果:6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卡洛夫
人类感染HIV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无症状感染期,因为大多数患者此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达不到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只能任其发展,中医注重治未病,从总体上调节人的脏腑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对于HIV感染者,早期运用中医中药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其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为了更好地评定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效果,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本文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进行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服外洗对AIDS抗病毒药所致外周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HAART治疗所致外周神经损害的AIDS患者35例,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自拟艾麻退痹汤煎汤足浴外洗治疗二个疗程,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四肢肌力、反射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等外周神经损害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有效18例,稳定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卡氏积分疗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CD4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下降而导致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免疫重建是艾滋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骨髓移植、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包括白介素、干扰素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