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的新闻人格魅力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飘萍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当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主笔、社长,办过通讯社、报纸,并从事过新闻教育和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民国初期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是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来成就的,正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用他那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追求自由、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精神,用他那走向刑场的仰天大笑震撼了寰宇,震撼了中国,更震撼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勇者已逝,且让我们今人循着烈士的足迹,再次去品味他那灼人的人格魅力,以期更好地塑造自我。
其他文献
本人研究上海新闻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新闻史》于1991年申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项目,获准,1995年完成初稿,申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获准,次年出版.1997年启动的《上海当代新闻史》同样获得上述两项的申请,2001年出版.《上海新闻史》1997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著作特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本人研究上海新闻史的主要体会是
中国地方新闻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中国新闻史研究进一步细化与深入的标志。若要取得新成就与新突破,需要在研究体例上有所创新,具体讲在四个方面亟须加强:即强调治史如做新闻,统揽媒介传播过程,收拾新闻史“半壁”,体现新闻与社会互动、地方与全局的互动。
新闻史经典著作是新闻史后续研究的基础。但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出版机构出于不同目的,对这些著作有不同理解,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展现形式,影响研究者对新闻史经典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一书在大陆发行的几个版本的比较,发现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怎样修订才是对经典著作的发扬光大。
在既有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新闻学界的反省已经大规模启动的当下,对“中国新闻史”这一学科的学术史考察、即对“中国新闻史”研究情况进行研究的“新闻史学史”学科的构建已经摆上日程。新闻史学史伴随历史研究、新闻史研究的不断深化而生,是跨学科的嫁接产品。新闻史学史研究是以新闻界学人、论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新闻史学史的研究本质上是学术史的研究。对新闻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把握,必须分辨其发展的基本线索,而这很大程度
文章对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进行概述,对其报刊形式、结构设计、报刊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对其对抗日战争的宣传作用进行了评价。
本文通过梁羽生报刊生涯的述说,对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进行了探讨,对其小说对报业副刊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梁羽生的生平进行了阐述。
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侨的来历,介绍了早期的俄文报刊以及上海俄文报业的构成,重点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文报业繁荣的原因,最后分析了上海俄文报业颓废的原因。
本文概述了毛泽东早年的政治生活,对新闻宣传工作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如何运用新闻传播武器进行了革命进行了论述。
梁启超是较早一批运用大众媒介掌控话语权的近代报人。他不仅传播信息,同时也生产信息。他的传播活动的受众范围广泛,但并不等于全体国民。从维新变法时期的王公大臣到流亡时期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阶段,他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不同的。这不仅是梁启超对受众定位的变化,也是受众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如何影响受众以达到其传播目的上,梁启超将“办报、办学、演说”三种传播模式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说将它们的传播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军事新闻宣传工作从来都不是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的。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随着地方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军事新闻宣传一直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报道内容和宣传方式上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作为军队内部进行工作指导和政治教育的工具,以及对外宣传的窗口,解放军军事新闻宣传将宣传规律与自身特点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