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基于学习行为的学时优化方法初探

来源 :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学生学业压力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行为挖掘学生个人特征,以优化个人学习时间、提高学习产出的方法,并对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0级本科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实证与应用。提出学习产出模型、课程偏好模型以及学时优化模型,并取得了很高的优度。通过个案分析,显示该方法能够鲜明地辨识学生学习行为与偏好的个体差异,并给出针对性的学时优化建议,从而为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调整学习策略,为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采取个性化教育服务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合作能力对于城乡规划学科工作非常重要。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和核心家庭化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缺乏与人合作的经验,需要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习如何与
  协商性城市空间设计着重培养学生从城市视角出发去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地在城市空间层面与建筑空间层面建立由因到果的思维线索,初步了解城市空间的形成,首先
会议
  为使城市规划教学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环境,论文力图将T-Plan技术路线图的有关方法和工作流程植入城市规划的教学过程,建立以市场需求和内部驱动因素为主导的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在城市规划学科基础教育中环境空间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在理解和创作物质空间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城乡空间各种内在逻辑,基于一年级设计基础教育体系下原有课程"
  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正在稳步发展与壮大,相应的规划专业设计课堂内容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提出在规划专业设计课堂中引入具有多种形式的公共交流平台,可有效促进培养综合型
  本文在梳理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的和特点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评价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多视角多方式全过程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考核评价机制的体系和
  城市规划包含了众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从公众的参与结合教学开始发现规划教育的问题,试图建立空间教育和理论教育、规划和社会教育的结合途径。途径包括讨论会、工作坊、设
  本文梳理了对城乡规划研究对象即人与空间关系的认识,提出"人"是城乡空间的主体,建立以"人"的体验作为认识空间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将是解决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技能训
  城乡规划专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在教学中急需适应这一新的变化。为使学生从传统的感性思维向科学的理想思维的转变,本次教学将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融入其中
  规划理论一般分为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 Planning)和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在传统的规划专业教学中,重前者而轻后者。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城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