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肝星状细胞内TGF-β1信号通路间“串话”,观察丹参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效应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阻断肝星状细胞内TGF-β1信号通路间可能存在的“串话”,观察中药丹参的水溶性组分丹参酚酸B抗肝纤维化作用环节及其抗肝纤维化效应。 方法:首先利用RNAi技术抑制Smad信号通路的中枢蛋白Smad4表达,从而抑制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内Smad信号通路对p38和ERK信号通路间可能的“串话”。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阻断剂抑制p38和ERK中的1条信号通路,用TGF-β1刺激细胞并加入丹参酚酸B(SA-B)温育,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信号通路上关键激酶MEK、MKK3/6的磷酸化蛋白以及肝纤维化效应蛋白α-SMA抗体、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⑴成功构建了Pol Ⅱ miR RNAi载体,经过筛选后Smad4干扰效率达到70.3%(P<0.01)。⑵TGF刺激LX-2的Smad信号通路可促进ERK通路中MEK蛋白激酶的磷酸化(P<0.001),而对p38MAPK 通路上MKK3/6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似乎没有影响。⑶SA-B对LX-2 内TGF-β1的ERK信号通路上MEK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和p38MAPK信号通路上MKK3/6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0.01和P<0.001)。⑷ SA-B可通过抑制ERK通路或p38 MAPK通路,显著降低LX-2内α-SMA的表达(P<0.01和P<0.001),和显著降低LX-2合成和分泌的Ⅰ胶原蛋白(P<0.05和P<0.01)。 结论:⑴应用RNA 干扰技术,成功构建了Smad4 Pol Ⅱ miR RNAi 载体,有效干扰Smad4的表达。⑵发现HSC内TGF-β1的Smad信号通路与p38通路不存在“串话”,而与ERK 通路存在“串话”;ERK通路和p38 通路之间无明显的“串话”现象。⑶SA-B分别直接抑制TGF-β1 在HSC内ERK通路和p38通路的信号传导;其作用环节分别是抑制MEK激酶和MKK3/6激酶的磷酸化。⑷通过抑制TGF-β1的信号传导,减少LX-2 活化,是SA-B“化”肝纤维化之“瘀”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学有关斑秃发病机制的三大理论:基因遗传学说、炎症介导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并从现代医学角度结合中医病机学说介绍了周教授“中医为本、西医为用”的临床辩证思路。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灌服赤芍水提物后的犬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赤芍水提物给彼格犬1次性灌胃,取给药前的血清、给药后2h、3h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流式细胞法检测以上采血时间点上2%浓度的药物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HSC-T6作用72h后的促凋亡作用。结果:2h、3h两个时间点的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HSC-T6细
内因有七情,外因有六淫,不内外因有饥饱劳累等,均可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因此,如何诊治消化道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对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肿瘤常见症状的一些体会进行了介绍。
目的:观察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770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靶向ACC的硫代修饰ASODN;脂质体法转染至人肝细胞株HL-7702;设置空白对照组、脂肪肝模型对照组、ACC ASODN脂质体转染组。脂肪乳剂培养法造脂肪肝细胞模型;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ACC酶活性;HPLD分析法测定丙二酰辅
唐志鹏教授投身中医临床二十余年,特别擅长脾胃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唐志鹏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常规内镜检查难以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部分病变得不到正确的内镜治疗。随着电子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染色内镜的普及,染色联合放大内镜观察腺开口结构(pit)是鉴别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重要指标。病变表面形态由pit和pit之间微血管结构(CP)组成,染色放大
目的:研究温胃舒、养胃舒对产毒幽门螺杆菌(Hp)浓缩培养上清液(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 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组)、硫糖铝保护组(Ⅲ组)、温胃舒保护组(Ⅳ)、养胃舒保护组(Ⅴ)。分别用分别用生理盐水(Ⅰ、Ⅱ)硫糖铝(Ⅲ组)和温胃舒(Ⅳ)及养胃舒(Ⅴ)提前给小鼠灌胃,然后用生理盐水(Ⅰ)及产毒Hp菌CCS灌胃(Ⅱ、Ⅲ、Ⅳ、
本文对周福生教授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周教授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血瘀夹杂湿毒。病位在肝,与脾胃密切相关。同时在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病机重点也有所侧重。提出从肝脾胃三位一体的辨证论治,补气、活血、祛湿。补气即健脾补气,活血即柔肝活血,祛湿即和胃祛湿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重要体征之一。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内脏血管舒张、低蛋白血症、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激活、肾功能不良等。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将在10年内出现腹水,腹水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腹水患者的2年生存约为50%。肝硬化腹水宜及早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非糖尿病肝病和正常对照肝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2肽、瘦素等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入选病例进行肝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2肽、瘦素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肝原性糖尿病组的γ-谷氨酰转移酶 GG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平均值高于非糖尿病肝病组;肝原性糖尿病组与其他2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患者FPI水平明显增高,ISI降低,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