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老中医诊疗肺痨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287315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痨的文献资料,挖掘肺痨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肺痨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痨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筛选出肺痨证候17种,频率≥5%的证候有6种,分别是: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肺痨的临床常见证候有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 结论:肺痨的临床常见证候有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本文献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中医外科阴阳辨证理论为指导,通过内科胸腔镜的直观望渗,全面观察胸膜腔,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辨证分型,探讨其理论的科学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收治的经内科胸腔镜确诊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例,共计40例.按拟定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阴阳辨证,同时采集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肿瘤原发灶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阳证30例,占75%,阴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个中心共计240例患者纳入研究,把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健脾清化方组,替米沙坦组和健脾清化方+替米沙坦组3个组,3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分别给予健脾清化方,替米沙坦及健脾清化方+替米沙坦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平均秩,中医症候疗效及总疗效的变化.结果:6个中心完成情况良好,3组
目的: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收入的70例病例,并且确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同时在证型上满足"麻黄细辛附子汤证",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5例用西药治疗:口服氯雷他定、布地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沉重,是一危害性巨大的慢性疾病.基于肺功能Ⅰ级~Ⅲ级患者开展的调补肺肾三法治疗COPD稳定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结果,探索肺功能严重程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本研究显示,经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的改善肺功能Ⅲ级患者均优于Ⅰ、Ⅱ级患者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M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2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化指标、肾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糖
目的:根据脊髓炎的发病规律探讨痿证的成因.方法:选取近5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脊髓炎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合中医痿证的发病原因,探讨脊髓炎发病的中医病因.结果:脊髓炎发病中不明原因占有主要的比例,其次为发热、感冒、腹痛、腹泻、疫苗接种、病毒感染等.急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主要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累及的脊髓阶段以胸髓为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结论:脊髓炎符合中医瘘证的范畴,其发病本虚标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以应用临床.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本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中药"清风降逆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每天两次,莫沙必利5mg每天三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各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一次,复查电子胃镜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结果: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es.UC)的文献,研究其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文献,录入NoteExpress3.2软件,分析文献类型、年份、期刊、中药类型等相关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122篇,发表年份中,2009年文献最多占
目的:以近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的文献为基础,研究哮病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哮病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0.0较件统计并分析.结果:哮病常见病因有痰邪、外感、内伤、寒邪和风邪等.病机以痰热壅肺、肺失宣肃、痰湿阻肺、肺失肃降和肺气郁闭较为常见.证素有22个,病性证素以
Zonulin通路是紧密连接的调节通路之一,而紧密连接广泛存在于所有上皮细胞连接的最顶端,是构成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结构基确,具有"栅栏"和"屏障"的功能,在调节肠黏膜通透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的破坏,可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移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受损.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包括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在内的多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均伴有血清Zonulin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