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会空间是城市与社会辩证统一体.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乌鲁木齐市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一方面充实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实证案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提供实证资料;另一方面有助于全面认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社会问题提供参考借鉴,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调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本文利用分街道(乡、镇)一级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分析了2011 年乌鲁木齐城区人口密度、流动人口、老龄人口、不同学历人口、不同职业、行业人口等主要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信息熵、分异指数模型测算1982 年、2000 年和2011 年3 个时间截点城市各社会要素的分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主要体现在居民职业既经济状况的差异上,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空间分异相对较小.1982-2011 年的30a 间,除哈萨克族人口、回族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等部分指标外,其他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呈上升趋势.与相关社会指标的分异度值介于0.6~0.8 之间的北美发达国家相比,乌鲁木齐的社会空间分异度相对较低,也低于北京、南京等国内主要案例城市,且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整体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演变.
其他文献
分析了不同含盐量土壤的热红外发射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的热红外发射率光谱曲线特征是随着含盐量的变化都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点,其发射率光谱继承了石英的光谱特点,随盐分增多,石英的光谱特征逐渐消失,并且发射率也随之增大,成正比变化,当样本为盐结晶体的时,石英光谱特征消失;基于此分析结果,提出利用热红外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盐量的方法。
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中没有一个要素与地貌形态无相互影响,人类的任何一个生产活动也与地貌形态具有密切联系。本文以新疆开都河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为研究对象,探讨流域尺度地貌形态类型、不同地貌形态的空间变异特征。在开都河流域实地考察、制图分析对地貌形态分类和测定不同地貌类型的面积和相对高度,各地貌类型相互影响的数据基础上,采用地貌类型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貌形态进行了制图分类及其特征变异分析,并采
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为我国特有的半寄生草本植物,间断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和天山地区.近年来,该种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快速蔓延,严重扰乱了当地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利用34 个野外居群分布点和19 个气象因子图层,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甘肃马先蒿在末次冰盛期(LGM)及现今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
被誉为“绿色走廊”的塔里木河下游是一个典型的河流廊道景观.在人类活动的强度影响下其景观格局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被人为地与源流切断流水联系近30 年后,又被人为控制下重新与源流间歇性的联系了起来.自2000 年起,已完成了10 多次生态输水,输水总量达到35.12 亿立方米,多次实现了双河道输水,并将水多次输送到台特玛湖,地下水位显著抬升,河岸植被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如此大规模的通过人工输水措施
如何提高径流预报能力对洪水灾害和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地表径流模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决定了径流模拟的变化性和复杂性.SCS-CN 模型作为现行普适性降雨-径流模拟的重要工具,在结构和参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模型所需参数的不确定性使模型存在一定容错能力,从而影响模型预报精度.因此,文章从介绍模型原理及改进方法入手,以参数率定的新视角对全球不同流域尺度的SCS-CN 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由此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这种影响在受人类生产活动干预的西北内陆绿洲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通过对1996-2006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分析,参照谢高地等学者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策勒绿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各单项服务价
本文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支持下,通过农户问卷访谈、调查,对天山北坡代表性流域—玛纳斯河流域403 户农户的的土地利用行为、经济情况及农户对生态退化的认知、感受、应对方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环境意识等差异,不同农户对生活的满意度不尽相同;自然灾害和环境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均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沙尘暴、盐渍化、沙漠化及水土流失是流域农户面临
运用土地利用/覆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并结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定量分析焉耆盆地1985、1990、1996、2000、2005 和2011 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对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85-2011 年,焉耆盆地的湿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和沙地面积均增加;而草地、盐碱地和林地面积均减少;焉耆盆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渐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其水热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多年冻土区空冰斗流域(简称空冰斗),近年来高山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化的水文效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5-6 月份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冬春季积雪消融开始产流的时间有明显推后的现象,且开始产流即形成融雪洪峰,导致春季径流增加,而夏季径流减少比较明显,水文过程显示最大径流前移.其径流变化与降水有显著相关
风蚀沙化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地区内生态安全形成隐患.风蚀过程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退化和沙漠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疆南疆地区尤其是塔里木河下游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不仅影响人畜健康和生活生产,而且还对道路交通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胡杨(Populuseuphratica Oliv.)作为塔河下游唯一能天然成林的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