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党政领导机关对决策气象服务的需要还是社会大众对公众气象服务的需要都提出了很高的需求。但目前我国气象服务所发挥的效用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公众气象服务方面[1]。只有了解、明确用户对气象服务的使用需求状况才能够为气象部门明确服务方向,改进服务,提供很多有益信息[2]。气象部门对气象服务效益与满意度研究较多,同时对旅游、盐业、养殖、电力、农业等各个行业气象服务需求也有研究[3][4][5][6][7]。对于公众气象服务需求方面,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韩佳芮等[2]通过对"北京2008奥运气象服务社会需求调查"所得资料的统计定量分析。格央等[8]2013年以西藏自治区级政府决策部门高端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咨询的形式"开展了年度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分析决策气象服务需求度。除了问卷调查传统方式以外,王建嫱等[9]过分析凉山州气象声讯电话的拨打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常见气象要素的相关性。2014年陈申鹏等[10]以深圳市气象局门户网站公众咨询信息,从咨询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多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等角度,对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特点进行分析。网络对于公众表达几乎没有门槛,因此网络平台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公众意见的实际状态[11]。本文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爬虫程序,抓取了国家气象局网站"公众留言"板块2006年10月至2016年6月留言,抓取内容包括:姓名、单位、邮箱、电话、日期、留言类型、留言主题、留言内容及回复内容共9类。这些咨询都是公众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根据自身需要主动提出的,在排除国家气象局管理机构对某些留言屏蔽可能情况下,相比问卷调查等传统渠道搜集的信息,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公众对气象的需求。通过对3256条留言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1)2006年10月至2016年6国家气象局网站共有3256条留言。2006年至2016年各年留言次数以2013年留言数量最多,468条。对于月累计留言次数,有三个峰值月份,分别是7-8月、11-12月和3月。其中7-8月留言最多,而7-8月为主汛期,天气变化剧烈,暴雨、强对流天气灾害频发,同时也是台风季节。而11-12月和3月为天气由暖变冷和由冷变暖转换的关键时期。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留言次数明显比周末多,工作日留言次数相差不大,以周二为最多。(2)在国家气象局网站上一共给用户提供了8总留言类型的默认选项,"其他评价"973条为最多,另外也有517条"其他咨询",两者占了留言次数接近一半,这表示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留言类型。同时批评意见225条,是工作表扬48条的四倍,相比于表扬,用户更愿意提批评意见,批评意见以报不准为主。(3)公众在留言人单位类型各样,但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其单位。有2237人没有留下自己单位,占到总数的68.7%。由于留言人对于单位的填写比较随意,在能分析出留言单位留言人中,气象局内部留言有202条,学校248条,其中各类大学有155条。在个人分类中,有学生、个体户、农民、养殖等。(4)对留言的主题和留言的内容分别进行分词,然后对所有出现的词进行排序,气象和天气及天气预报都排在了前列,其次是数据、资料、查询等关键字,说明公众对天气预报和数据有很大的需求。另外可以看到有"请问"、"没有"和"希望"等字眼,说明对工作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数据的需求中出现较多的是,气温、降水等,以高校学生科研需求为主。在干旱季节有大量人工增雨的需求,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当然反映天气预报不准也占有多数,主要是批评,也有咨询中长期天气预报。(5)通过对该留言板用户需求分析发现对防雷咨询较多,包括防雷资质的评审、变更等;同时还包括气象部门内部人员对工作情况的反映和情感诉求,如基层改革、外聘人员、同工同酬等;另外还有一些热心爱好者对人工影响天气、气候预测、消除雾霾等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