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新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体育场馆的短缺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将废旧厂房改建为体育设施,有助于整合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城市活力,通过对废旧厂房改建体育场馆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建议更有助于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夯实体育强国建设的场地基础,更利于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全面突破。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产业、非体育用地改建体育场馆为关键词,搜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知网查询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数理统计法本研究对上述收集所得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作成图形和表格,为相关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第一,政策梳理。1)体育用地政策。我国的体育用地政策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发生变化,从开始的政府垄断一切土地到土地交易市场化,从体育场地必须在体育用地建设转变为放宽土地性质限制,这一系列转变正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也对从废旧厂房到体育场馆的改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老旧厂房改建相关政策。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城市更新和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私人投资体育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为老旧厂房改建体育场馆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新时期废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政策路径选择。目前,老旧厂房改建体育场馆面临着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建设操作指南缺乏、进入壁垒高、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优先顶层设计。在将废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的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根据社会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要求,将改建工作写入城市规划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执行。2)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政府可在用地审批环节要求改建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改建过程中应避免"大拆大建",尽可能节约资源,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改造结束后通过将废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达到改善周围环境的效果,在后续改造方案设计、实施及交付环节由审批部门检查是否符合绿色环保要求。3)提升行政效率,落实建设操作指南。201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话会议,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的理念,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批困难、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范围模糊等问题,将老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的过程十分艰难,造成开工期无限拖延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应当抓紧明确各部门管理范围,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将政策落到实处,或学习国外方案成立专门部门,专事专办。此外还应发布建设操作指南,让相关部门和社会主体在改建中的工作有据可依。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虽然资金总量不断增长,但其在全国财政总支出上的比例却持续降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偏低,横向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于公共体育服务上的财政投入却与当前发展速度并不匹配,在相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旧厂房改建体育场馆的效率。5)提升社会资本活力。将老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支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水平迅速增长,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长期实行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社会资本活力不足,资金的投入对政府的依赖过强,政府的财政压力日益增长。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并抓紧落实到位,从土地政策和税费政策上让企业家实在的感受到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老旧厂房的改建中来,走市场化道路,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研究结论: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地性质限制逐渐放开,对废旧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带来了便利,同时在税收上的政策也使得社会资本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惠。但目前,老旧厂房改建体育场馆面临着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建设操作指南缺乏、进入壁垒高、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优先顶层设计、引入绿色环保理念、提升行政效率,落实建设操作指南、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社会资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