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持续性暴雪过程的动力分析与延伸预报试验

来源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对2005年12月1日20时-7日20时山东半岛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在高空“冷涡”环流异常稳定条件下多股冷空气南下不断与南方暧湿空气在山东半岛北部地区交汇的结果,同时,高空急流在山东半岛地区上空弯曲形成强的正涡度抽吸也是暴雪在该地区集中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诊断分析结果概括了此次持续性暴雪过程的概念模型;最后,在全球中期预报产品基础上.利用三维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对此次暴雪过程进行了成功的延伸预报试验。
其他文献
近六十年来的全球气温资料显示出明显的全球气候增暖迹象。本文利用56年(1948-2003)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创建一个用于描述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指标场研究了气候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强度、范嗣的变化。研究得出:气候变暖,ISO活跃区的主要活动区不变,但ISO活跃区强度及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存在季节性差异。冬季增大不明显,春季增大区主要为非ISO活跃区;而夏秋
本文采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模拟并研究了南海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4月份的南海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影响不大,但对同期南海季风的强度有较大影响。5月份的南海海温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起关键作用,在5月份南海增温(降温)强迫下,南海地区的对流活动加强(减弱),进而使得对流层低层副热带高压提前(延后)撤出南海,从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在南海海
近六十年来的全球气温资料显示出明显的全球气候增暖迹象。本文首先利用56年(1948-2003)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时空谱方法分析了近六十年来的气候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能最传播的长期变化。研究得出:气候增暖将导致热带大气ISO东传波能量相对增强,西传波能量相对减弱。其次,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
本文通过对6-7月份南哑高压形态变化规律特征的描述和有关天气系统间的响应变化分析,总结了南亚高压进退振荡周期和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论证了南亚高压与江淮梅雨关系。根据所得结论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反查验证。提出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代表性结论:(1)6-7月南哑高压东伸指数椭亚高压脊线变化呈波动状周期性北跳东进,其变化周期均在10-12天左右,南亚高压开始北跳东进的时间、维持长度决定了我国
根据江苏省63站的1961-2005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其分析结果为:江苏省夏季降水可分为全省一致、淮北地区为中心、江淮之间地区为中心、苏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并且各种分布型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自90年代起江苏省进入-个夏季早涝异常年份频发的时期,并且南北降水相反分布的年份增多。
长江流域自90年代显著变暖,1991-2000平均温度均值相对于1961-1990年的30年平均值增加0.35℃,2000-2005年平均温度距平值为0.7℃。本文对ECHAM5/MPI-OM模式在三种排放情景(SRES-A2,AIB,BI)下所预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数据进行分析,预估在这三种排放方案下长江三角洲地区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
同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干旱特点足客观存在的、固有的,仅仅因分析问题的目的不同而对它的认识会各有侧重,而对干早定义和度量、表达上的不同,则往往会造成结论上的差异。一些专家、学者曾依据不同指标,采用多种方法对旱涝气候特征进行过大量的分析。本文认为,干旱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至少应在两维空间中予以描述,一维为降水量足否偏少及其偏少程度,另一维为降水最偏少状况在某一水平以下的持续时间是否偏长及其偏长程度。同时
本文使用引入次网格地形热力效应参数化方案的P-σ区域气候模式,对1991年5~7月我国江淮流域的三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检验该方案对江淮流域梅雨期强降水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引入次网格地形热力效应参数化方案后.模式模拟的江淮流域降水中心位置、中心强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范围更接近实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考虑该方案改善了模式对我国尤其是青藏高原南部及西南部地表能量收支的模拟,在700h
以台风“云娜”为例,通过边界层参数化敏感性试验,发现边界层对台风模拟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过程通过影响与台风相关的各物理量,诸如垂直速度、涡度、散度等而影响台风的中尺度结构以及台风暴雨的落区、范围及大小等。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通过改进边界层风温场、通量场的模拟,使低层辐合增强,从而改进垂直速度,影响台风的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的模拟以及台风暴雨的模拟。
提出了-个新的水平跳点网格(LE网格),这种网格将h放置在格点上,u,v同时放置在x向和y方向格点中间。并采用一种推导频散关系的通用方法,研究在该LE网格上与Arakawa A-E网格上描述Rossby波产生误差的情况。分可分辨和不可分辨两种情况采用二阶中央差或四阶紧致差分格式从频率和群速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在可分辨或不可分辨情况下,还是采用二阶中央差或四阶紧致差分格式,在频率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