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茶坝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 :甘肃省第五届青年地质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茶坝(7902)矿床为花岗岩型铀矿,位于中川岩体西带中段,由6个矿化地段组成,矿化产于断裂构造产状变异、分支复合部位.赋存于破碎的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次为花岗质角砾岩.铀的存在形式以分散吸附状态为主.矿化成因为热液、淋积叠加型铀矿化.
其他文献
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的后长川白钨矿床,赋存于中下寒武统下岩组.矿体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为主,片状次之,白钨矿粒度相差较大,小者为针点状,矿石构造简单,为稀疏浸染状、条带状等.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后长川白钨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
通过对辉铜山铜矿成矿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区外围潜力评价区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辉铜山铜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同时运用相似类比理论将评价区与辉铜山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评价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花牛山群(Ohnb-2);成矿部位都为钾长花岗岩与奥陶系地层接触带;控矿构造为北北西向断裂;有桌对成矿有力的地球化学异常背景;
山丹县曹家口金矿石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金矿点,之后经过一系列勘查工作,截止目前矿区共圈定6个矿体(4个金矿体、2个银矿体).本文根据已有勘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成果对在邻近区域内查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了嘉峪关市西磨子沟一带石英脉型金矿的构造背景和地质特征,介绍了西磨子沟金矿体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以及化学成分,结合往年学者的研究,认为西磨子沟一带金矿受区域的地层和断裂控制,断裂构造提供了容矿空间,地层提供了成矿条件,晚期岩浆含矿热液的侵入,形成了本地区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平头山井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文章以前人资料为基础,结合2014、2015年普查工作,对矿区控矿构造及找矿标志做了简单分析,认为F1剥离断层对矿体具间接成矿作用,可能在其活动的过程造成岩石发生变形或微断裂,致使后期的含矿热源沿岩石薄弱部位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发生沉淀,形成含矿层.
从成矿动力学背景、含矿斑岩的起源、初始金属富集机制等方面简要概述了岩浆弧环境与大陆环境下两类斑岩铜矿的成因模式.同时,就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与陆壳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斑岩铜矿与高Sr/Y型岩浆(埃达克岩)的成因关联进行了粗略总结.
肃南老君庙蛇纹石玉产于下元古界下岩组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中,通过对产出的蛇纹石玉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玉石学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显示,玉石主体矿物是蛇纹石,次为透闪石、透辉石、方解石等,其质地细腻、色彩典雅,完美诠释了"祁连美玉甲天下"之说.
造山型金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为世界提供了1/3的黄金储量,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造山型金矿中金的来源可以分为变质岩和岩浆岩,其中岩浆岩中主要考虑基性岩;变质岩原岩主要考虑基性岩和沉积岩,其中沉积岩变质作用有较大可能为造山型金矿提供成矿物质.
陇南市石叉子沟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西延部分南部,迭部-武都断裂褶皱带东段,小金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附近,金矿化严格受EW向F8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特征.主要载金矿物是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石叉子沟近EW向构造蚀变带、过石沟小金厂岩体外围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
柴家山金矿位于中川岩体北部外接触带,受马坞-李坝-崖湾断裂破碎带南西侧发育的次一级断裂破碎带F2控制,为一小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舒家坝组第二段第二层(D2S2-2).最近一次详查工作中对成矿层位、构造产状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和工程验证,取得一定突破,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仅以形成一定规模的3、6号矿体探讨其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