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展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科普建设的主体,博物馆布展方向对博物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展为主题,对布展内容、布展形式、布展设计理念和布展作用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以此对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文中基于SOA架构和ArcGIS Server平台,提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注册中心的解决方案。地理信息共享模型应用SOA架构,组织和管理各种空间信息服务,软件总体架构松耦合,应用系统跨域分布式部署,实现空间信息服务的注册、发布、绑定和查找,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员提供服务组织和管理,为空间信息服务提供者注册各种服务,并能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服务查找和绑定功能。结果表明,论文的模型是建立空间信息共享的一
本论文重点对公园峡谷地质景观体系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因素进行分析,以对公园地质景观的地质科学价值研究、地学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地质公园等级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依据.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南秦岭构造带,主要出露有石灰岩、白云岩地层,以十三级瀑布群、多层岩溶溶洞及岩溶峡谷为公园格架性地质景观.其中岩溶峡谷是公园的核心地质景观.岩溶峡谷经野外调查发现,空间上有着沟谷(狭义)—峡谷(狭义)—嶂
现代旅游业及旅游实践的深入发展和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需求,客观上为旅游地学学科的萌生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旅游地学”学科概念一经提出,便显现出了该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实用性,并受到广大地学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旅游地学研究及应用成果的社会需求将不断增加,旅游地学研究队伍将不断壮大,旅游地学学科将日臻完善和成熟,旅游地学服务社会及学科应用实践的创新发展和历史贡献便是地质公园,建立地
本文所释的自然景观是指开敞空间条件下的自然(半自然)要素组合而成的视觉景象特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动物、大气、水景、天象等自然要素及组合状况。从视觉美学角度讲,不仅仅包括自然要素构成本身,更加强调自然要素组合而衍生的综合视觉感受,景观评价的本质是在各种不同的实在感受和变动不定的意向感受中把握景观不变的规律,认识本质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其具有多元化、多目标、没有标准可以参照、研究方法多
本研究在野外系统调查基础上,根据瀑布发育的构造条件、岩性差异、水动力条件、岩溶及人工作用等方面,将瀑布按成因划分为岩槛型、裂点型、断裂型、溶蚀型、钙华型和人工型6类.并对各类型的形成动力、影响因素及主要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总结,软硬岩石互层的地层特点、差异性的抬升运动、水流的侵蚀作用、构造裂隙的发育以及一定的岩溶作用,共同造就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因多样、形态各异、美轮美奥的瀑布景观。大多数瀑布都是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加强地质公园管理、监督和指导,国土资源部决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立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英文名CHINESE GEOPARKS NETWORK,简称"CGN"),协调管理全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是国土资源部地质公园管理工作的业务支撑机构和全国地质公园的行业组织服务机构,其职责定位为“支撑”和“服务”两个方面。一方面受部地质公园主管部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批准的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公园进行了第一次中期评估,由于准备不够,在本次评估中被亮了黄牌.综合联合国专家两次考察王屋山意见,建议针对公园边界不明显的问题,专门制作“中国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用图(中英文)”,供联合国专家考察时用;针对公园的统一管理问题,经济源市和新安县多次磋商,决定成立由济源市市
开展地学科普作品创作是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本文在创作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系列读物中,将把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成一座地学科普殿堂作为主要思路,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点,面向成人、中小学生和低幼儿3个不同群体,创作了3种形式的地学科普读物.通过该读物,将公园蕴含的地球演化发展史和地质遗迹显示的地学含义推介给社会和来园参观旅游的各类群体,让他们真正融合在自然科学景观中,
地质公园作为新的旅游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为数众多的目的地,更是给旅游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内涵,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最近一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世界地质公园为名片,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大幅度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因此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公园及周边范围内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催生
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扬子板块北端与秦岭微板块的南端,其基岩兼具华北板块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性质,公园区内系统、完整、齐全的隘谷—嶂谷—峡谷地貌系统,多期溶洞,多级瀑布等珍贵地质遗迹分布在南北过渡带区域的地质构造部位,所以公园内部形成各种各样具有过渡性质的地质遗迹.这有利于对秦岭特殊部位的嶂谷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进行科学研究,对揭示和深化认识陕西秦岭东部的地质发育史、岩溶峡谷地貌发育史等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