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SS与CN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 S 燃料燃烧和氧化所释放的含 S 有机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CH3SS 是大气含硫化合物DMSD[1-2]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体之一.CN 自由基作为重要的星际物种,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在燃烧过程和大气化学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关于 CH3SS 与 CN 自由基详细的反应机理还未见实验或理论方面报道,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消除有机 S 化合物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CH3SS 与 CN 自由基单重态反应微观动力学性质.在B3PW91/6-311+G(d,p)理论水平优化了反应通道各物种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在 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结果表明,CH3SS 与 CN 自由基首先形成 SC、SN 或环状 CSN 键,得到具有竞争反应机理的直链型中间体 IM1,IM3,IM4、IM5 和三元环中间体 IM2.五种中间体 IM1 IM5 之间可经过不同过渡态互相转换.然后中间体 IM1 和 IM4 分别经过脱氢过渡态 TS1,TS2、和 TS7,TS8 生成裂解产物 P1(CH2SS+HCN)和 P2(CH2SS+HNC).产物 P1 也可由中间体 IM3 和 IM5 经过不同过渡态得到.通过势能面分析,IM1 的生成 可 放 出 最 多 能 量(-335.2 kJ·mol-1),为势能面上最稳定的中间体;通 道CH3SS+CN→IM3→TS10→P1(CH2SS+HCN)需要跨越最小的能垒(148.8 kJ·mol-1),为标题反应主通道.
其他文献
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功能(如电学性质、磁性能、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等)进行集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在光电材料、智能传感、太阳能转换、药物输运等领域的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以及力学等性质,石墨烯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利用功能组分材料(如纳米粒子、聚合物分子等)在石墨烯表面的自组装,设计制备了一些列基于石墨烯的多功能复合材
获得高稳定性的无定形形貌是实现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基础,其中有机半导体的空间位阻设计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sp3碳原子绝缘特性可以实现在保持电子结构的情况下,提高了材料的形貌和热学以及化学稳定性.其中,螺环位阻设计是实现该设计策略的一个典型体系.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螺环芳烃的逆向合成分析[1],并偶然发现了螺环芳烃的一锅法绿色快捷合成方法[2].对比经典的螺二芴,发现的螺芴氧杂蒽(SF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opto)-electronic device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orgnic semiconductor films.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for us to gain insight into t
会议
氧化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对(V2O5)n团簇的研究,有助于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理解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1-2].本文使用全局优化方法和密度泛函方法,系统研究了(V2O5)N(N=2-6)团簇的稳定构型.计算结果表明,V倾向于与4个O成键——1个端氧和3个桥氧,这样在价态上V达到饱和的+5价.如果所有的V都采取这样的成键方式,则可以形成多面体笼状构型(也可得到能量较高的其它构型)
本文报告了双支化结构硫鎓盐类光生酸剂(PAGs)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计算得到分子的理论能级分布及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具有双支化结构的PAGs表现出比单支化结构的PAGs更优异的性能,例如摩尔消光系数的提高、最大吸收波长红移(393~414nm)、生酸量的倍增等等。另外,支化结构增大了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使这类PAGs具有更好的双光子生酸能力。所有这些性能均使用G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L-天冬氨酸的旋光异构反应机理及其在锌铝水滑石中消旋被抑制的现象。用(U)B3LYP/6-311++G(d,p)方法全优化得到了L-天冬氨酸在基态(S0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T1态)旋光异构反应路径上的平衡态和过渡态几何构型,从各个过渡态出发计算了内禀反应坐标(IRC)途径。在B3LYP/LANL2DZ的计算水平上优化确定了L-天冬氨酸插层锌铝水滑石的超分子结构模型。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我们研究了柠檬烯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取向分布和相应的红外单共振表面和频谱。同时我们研究了不同分布对和频谱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取向分布对和频谱的绝对强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也有影响。因此,实验工作者在假定分子取向分布时需要十分小心。理论计算表明欧拉旋进角的分布介于高斯和各项同性之间。同时我们还解释了SPS组合反射和频谱较小的原因。
烈性炸药的探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荧光探针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3]。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sfdb)(bpy)(H2O)]n的发光机理及其与硝基苯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运用 TDDFT 方法探究氢键在激发态下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间氢键在激发态下增强,促进分子间电荷转移,导致荧光淬
AIE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唐本忠教授课题组提出。由于这类新型固态发光材料解决了因聚集猝灭而产生顽疾,现在已经广泛用于OLED以及各类传感器等多种领域中的研究中。我们所设计、合成了多种1,1,4,4-四芳基丁二烯(TABD)新型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具有高度的异构选择性,且合成步骤简单、产率很高。所得到的化合物被证明均具有AIE性质,而且也表现出力致变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芳香基推-拉电子能力决定了化
近年来,发展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新型大环化合物,特别是卟啉类似物异卟啉(porphyrinoid)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1]。本文将两个特殊的高活性“混乱” 吡咯单元(N-confused pyrrole)配置到一个线性五吡咯分子的两端,并进行氧化环化,得到了含五个吡咯的新型二氢噻啉(sapphyrin)大环结构[2]。并缩环得到带吡咯酰基的norrole四吡咯大环,进一步氧化之后得到了i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