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心脏型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及与肌内脂肪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用H-FABP及A-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以北京油鸡、矮脚鸡、白来航鸡和AA肉鸡作为试验群体,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56日龄、90日龄、120日龄鸡H-FABP和A-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鸡IMF含量及屠体性状测定,分析H-FABP及A-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p<0.01).除矮脚鸡外,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及屠体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屠体重显著相关,与IMF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矮脚鸡A-FABP基因mRNA水平与IM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其H-FABP基因mRNA水平对屠体重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初始体重(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1.5×1.5×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
本研究采用人工软颗粒饲料(组Ⅰ)和冰鲜鱼(组Ⅱ)两种料喂养体重(48.2±4.6)g、体长(14.6±0.2)cm的大口黑鲈,进行了60d对比养殖试验,比较了生长、消化道指数以及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差异。生长方面:组Ⅱ在第20d开始体长生长明显高于组Ⅰ(P<0.05),第30d开始组Ⅱ体重生长明显高于组Ⅰ(P<0.05),组II饵料系数低于组I(P
本研究通过记录奥尼罗非鱼嗅上皮产生的嗅电图(EOG)反应,研究了几种小肽(谷胱甘肽GSH、丙谷二肽、肌肽、双甘氨肽、阿斯巴甜)和几种蛋白酶解物(鱼粉酶解物、两种大豆酶解物)对罗非鱼嗅觉刺激效果。结果表明:刺激物引发罗非鱼嗅上皮产牛的EOG反应是一个单相负电位,刺激结束后EOG反应即恢复到基线水平。EOG反应幅值随着刺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几种小肽中,罗非鱼嗅囊对GSH刺激产生的EOG反应最强烈,在
本研究以鲽鱼粉和酪蛋白等比例混合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共设计15组实验饲料。6个蛋白水平分别为30%、35%、40%、45%、50%、55%,其中蛋白水平为40%、45%、50%组设4个能量水平,分别为14.00KJ/g、14.64KJ/g、15.26KJ/g、15.89KJ/g。实验以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幼鱼(初试体重8.0g)为研
本研究将均重60.0g左右300尾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分为五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每组设三个重复。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外源性复合酶制剂250mg/kg、500mg/kg、750mg/kg、1000mg/kg,饲喂120天,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对异育银鲫鱼种前、中、后肠的酶活性影响各异,其中对中肠内源酶有显著促分泌作用,对前后肠无显著影响;添加
本研究选用体重约60g的奥尼罗非鱼56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梯度的液体酶制剂(0、0.1、0.2、0.4mL/kg的饲料)。结果表明:1.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2.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总表观养分、粗蛋白、能量的消化率(p<0.05),对粗脂肪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
本研究按照L9(34)正交设计在饲料中补充铜、铁、锰、锌四种微量元素,配制成九种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饲料中Cu、Fe、Mn、Zn对血清、皮肤粘液中溶菌酶、SOD酶、GPI’酶活力和血红蛋白量均有直接的影响。血清中溶菌酶、SOD酶活力与皮肤粘液、肠道粘液受饲料中四种元素水平影响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如饲料中Fe的水平增加对血清溶菌酶活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而对皮
本文用饲料中含铜11.68,34.71,58.06,87.87,109.76,201.51,419.50,752.23 mg/kg的八组饲料喂养南美白对虾幼虾(0.49±0.03g)八周,研究了饲料中铜在其体内的积累及安全限量。试验期间,在2、4、6、8周分别取全虾、肌肉、肝胰脏测定其铜含量。结果发现:随饲料铜含量和时间的增加,全虾、肝胰脏、肌肉铜含量增加。饲料铜含量≧109.76mg/kg的四组
本文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
本文以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中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补充Cu、Fe、Mn、Zn,经过60天养殖后,分析了饲料与鱼体全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心脏、脑、卵巢、头骨、脊椎骨、肌肉和皮肤中Cu、Fe、Mn、Z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互比例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Cu、Fe、Mn、Zn在鱼体各器官、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肝胰脏、脾脏、肾脏、心脏、脑、卵巢、头骨中Fe、Zn、Cu、Mn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