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区1064nm反射特征及水冰探测研究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月球轨道平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非常小(1.54°),导致月球极区的一些低地势区域(主要为撞击坑内部)长期不能接收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形成所谓的"永久阴影区".这些永久阴影区只能接受来自月球内部和外部空间非常微弱的热量,使其可以长期保持非常低的温度(25~80K左右),因此多种地质作用和物理过程(包括月球内部脱气作用、含水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作用、太阳风轰击注入月表矿物等)在月表产生的水都可能运移到月球极区,在这些极度寒冷的永久阴影区中冷凝并以表层水冰的方式长期保存下来,逃逸进入外部空间的概率很小.本文对月球南北极地区位于撞击坑平坦底部的所有主要永久阴影区的LOLA 1064nm反照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与周围非永久阴影区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研究的极区撞击坑平坦底部的永久阴影区兼具工程可行性和科学价值,可作为未来月球极区水冰着陆探测的优先备选探测目标。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固相萃取及固相微萃取技术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及进样技术,即进样器固相萃取技术(Syring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SPE)。进样器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集样品富集、解析及进样于一体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其设计思路是基于色谱学中气-固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加热方式脱附从而对挥发性目标化合物进行富集。将进样器针头通过金属微型腔体、加热装置、三通阀与
宜昌地块位于黄陵穹、天阳坪断裂与雾渡河断裂夹持三角形区域,属中扬子地区构造相对简单的单斜区域.针对该区域下古生界和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气勘探在近年获得较大突破(翟刚毅等,2017;陈孝红等,2018).在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气获得发现后便有学者将宜昌地区与川中地区进行比较,期望在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中获得类似安岳大气田的重大突破.笔者等通过对宜昌地区某井震旦系灯影组气显最明显段岩性的现场解吸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强烈缩短、抬升和地壳增厚,使其成为全球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最重要场所.特提斯喜马拉雅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北部,地层以古生代、新生代的特提斯沉积岩系(页岩、细砂岩、海相灰岩和硅质碎屑岩等)和片麻岩穹窿为主.其南部边界为藏南拆离系,同时也是藏南新生代七大张性裂谷南延覆盖的主要区域,正断层构造活动非常活跃.野外水热特征显示,特提
烃源岩干酪根裂解生烃机理及过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气体产量、气体组分和液态烃的组成等.多数研究是基于干酪根单独在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封闭体系的研究,即模拟温度、压力及地下水对烃源岩及其干酪根热解生烃的影响.不同矿物对烃源岩及其干酪根高温裂解生烃的影响鲜见报道.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发育了太和、攀枝花、红格、白马等层状岩体.其中太和岩体主要为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的镁铁质岩体(Zhang等,2012).太和镁铁质岩体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9±3)Ma.太和岩体具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和εNd(t)分别为0.7047~0.7052和-0.7~4.6(Zhou等,2
新疆北山地区发育众多的二叠纪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其中漩涡岭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由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长岩、橄榄岩组成,形成时代为260.7Ma(苏本勋等,2010),微量元素具有Nb、Zr和Hf负异常,Pb、Sr和Eu正异常,较高的(87Sr/86Sr)i和较低的εNd(t)值和较为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u等,2013),岩石成因被认为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漩涡岭层状岩体纯橄岩中
月球形成的大碰撞假说因其能够较好地解释地月系统间一系列的重要观测事实与约束条件,因此自确立以来,近几十年来一直被广为接受.然而大碰撞事件不仅仅形成了月球,同时也确定了原始地球的初始状态,因此开展大碰撞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更是理解地月系统早期状态和演化的钥匙.
钙硬玉(Tissintite)是一种富含缺位的具单斜辉石结构的高压矿物,其成分与钙质斜长石相当(Ma等,2015).钙硬玉最早被发现于火星陨石中(Ma等,2015;Walton等,2014),之后HED陨石中也观察到了钙硬玉的存在(Pang等,2016).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陨石坑表明,月球经历了多次不同强度的撞击事件.Ma等(2015)指出,月球岩石中斜长石的An值很高,而且经历过撞击,因此月球样
月球最初形成时,全部或者大部分组成物质处于熔融状态,形成岩浆洋(Warren,1985).月浆洋假说是美国阿波罗和前苏联月球计划的最重要成果(Elkins-Tanton,2012).月浆洋结晶从底部开始,初期结晶橄榄石和辉石形成月幔,当70%~80%月浆洋熔体结晶完成时,斜长石开始在月浆洋底部结晶,并漂浮到月浆洋表面,形成斜长岩月壳(Warren,1990).本文主要研究月浆洋为何能够形成镁质斜长
天体化学证据及高温高压实验结果都表明,宇宙中的亲铁元素在类地天体等行星的形成过程中会伴随核幔的分异,富集在铁镍合金中并被带入行星的核部.磷元素是一种中等的亲铁元素,其在金属相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已有广泛研究(尹远等,2018).高温高压实验发现磷在月球核幔分异的环境条件下,其分配系数可以高达200(Steenstra等,2015),这说明整个月球的磷可能有相当部分的质量赋存于月核之中.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