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图书馆家园重建的思考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图书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在图书馆家园重建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这样就会为今后灾区图书馆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促进古老的羌族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要对羌族文化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保护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局部恢复性的重建,还应以羌族文化整体、长远的发展性保护为目标,重点保护和整体保护相结合,静态保存与活态发展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羌族文化保护体系,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地方文献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区域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须产物,通过分析地方文献的社会价值,从多学科角度开发利用又是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图书馆必须运用高科技、新手段,更新观念使地方文献产生新的效益、新的价值。
文章分析了9·21地震灾后乡镇图书馆的受灾情况。总结了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通过经验总结,得出政府应将乡镇图书馆的重建纳入整个重建规划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图书馆的重建,实施分步走的策略,同时寻求专业义工的帮助,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促进乡镇图书馆的发展。
文章阐述了地方文献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共同点与差异点,两者可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采用貌离神合的合作模式,形成资源互补、工作方式互鉴的工作模式,给读者带来方便。
地方文献需求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地方文献所具有的主题明确、专业性强、理论层次高等特点,以用户对地方文献需求的规律性作指导,准确地、动态地分析和把握多学科用户的地方文献需求,并合理地组织地方文献资源的过程。不断分析多学科发展变化的地方文献需求,解决多科学用户在地方文献需求过程中已存在的需求障碍问题,是当前图书馆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的直接目标是用户,需求导向是地方文献数字化的
文章介绍了汶川图书馆受灾后,灾区图书馆管理员自救的精神和图书馆人的责任精神。在地震发生后的救护过程中,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纷纷给予大力的帮助,志愿者也加入到营救过程中,共慰问公共图书馆24个、高校图书馆8个,惠及馆员500余人,发放慰问金。同时“图书馆家园行动”对帮助灾区图书馆人渡过难关起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采用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等方式,全面调查中国地方志被国内外图书馆的收藏状况。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新旧地方志的收藏均应兼顾,近些年在专题性方志资料收藏整理上面国内外的收集情况有所升温,而高校图书馆将成为收集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地方志收藏整理与利用。
在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一种坚强的精神组织抗震救灾工作,以无数感人的细节和执著的坚守,树立起了在逆境中前行,在艰险面前不退让,在压力面前不低头的坚强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力量和希望。同时图书馆人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在灾难中帮助过我们的人。在经历了这次重大的灾难后,在重新建设图书馆时我们要把应急救灾问题放在第一位,同时加强社会志愿者公益服务建设,扩大公共图
本文介绍了在汶川地震灾后图书馆重建过程中,歌手张杰北斗星空慈善会的成员们不畏艰难纷纷把捐赠出的慈善基金分发给四川省各个校区,为孩子们重建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在众多爱心下快乐的成长。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绵阳图书馆员快速反应,及时勘查灾情,对图书馆内一切设施进行检查,把每一个图书馆的安全当做自己的安全来告诉重视。同时每一个馆员坚守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奔波于灾民安置点,关爱少年儿童,用健康有益文化抚慰童心。在灾后图书馆重建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大力帮助,使得图书馆员在这样的关爱下,更加努力服务于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