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模型试验台测试系统的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的水轮机模型试验台测试系统的开发,阐明了该系统的硬件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自行开发的水轮机模型试验台测试系统软件,着重论述了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用特征函数展开和流场匹配给出了V形贯底式防波堤的防浪效果计算的解析方法.数值结果给出了不同防波堤两臂夹角时防波堤周围波幅的等高线图,结果表明:V形贯底式防波堤具有很好的防浪效果,通常情况下,掩护区域内的波高仅为入射波波高的20%~50%。
根据1999年7月实测资料,首次发现珠江口伶仃洋出现盐度高度分层的现象.本文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三维斜压模型对该区域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采用垂向最小0.5m的高分辨率计算模拟盐度高度分层现象.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并很好地反映出伶仃洋盐度高度层化现象整体分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非协调性的变化,造成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严重淤积萎缩,过洪能力大大减少,从而形成了"小水大灾"效应.河道的萎缩主要表现在横断面形态的变化上,其中以河宽减少、河底高程升高、过水面积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本文依据物理模型试验和原型定位观测,系统分析了河道萎缩过程中横断面的调整过程,从而揭示了断面形态因子对河道萎缩的调整机制。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的剧烈变化和游荡摆动对黄河堤防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时即使在中小水情况下,也极易出险,造成防汛的被动局面.随着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下泄水沙将有利于河道的调整,若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下游游荡性河段的剧烈摆动特性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河道由游荡性向好的方向转化.本项研究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采用微弯型河道整治方案,探求了工程边界条件的改变对游
本文讨论一类河流水质污染物模型反演未知初值函数的逆问题.首先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第一类非线性Fredholm积分方程,然后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正则化参数选取对问题进行求解.分析了正则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利用正则化的高斯-牛顿方法并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
开展喷嘴空化起始能力研究,对增大射流破岩效果,提高深井钻井的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实验研究了锥形喷嘴、自振空化喷嘴和双射流喷嘴在不同围压下的空化起始能力,结果表明在高围压条件下,自振空化喷嘴和双射流喷嘴比普通锥形喷嘴有更大的起始空化数和更强的空化起始能力,起始空化数大都在1.0以上,而锥形喷嘴最大仅为0.54,喷嘴出口直径对喷嘴空化起始压力也有影响,同等条件下,增大喷嘴直径也有利于增大喷嘴空
本文研究潜体在跃变分层流体中运动引起的内波特性及其传播规律.尝试应用粒子迹线图像观测、染色液直接CCD观测和内波动态测试仪对内波的相关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三种不同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及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给出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
为了研究储层出砂后含砂流体的流动状况,准确预测其开采动态,运用有效应力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虚位移原理和虚功等效原则等,建立了含砂流体流固耦合渗流的三维四相单井黑油模型和考虑油井围岩弹塑性变形的岩土平衡方程;从基本定义出发,考虑体积应变、骨架砂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沉积对物性参数的影响,导出了出砂储层数值模拟所需的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探讨了模型的耦合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对一实例进行模拟分析,证明
2003年三门峡水库进行非汛期控制最高水位318m原型试验,汛期进行了洪水敞泄,由于有利的水沙条件和其他措施的采取,潼关高程非汛期上升0.04m,汛期下降0.88m,全年下降0.84m,对非汛期和汛期潼关高程的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试验方法,结合黄河现状河道行洪能力,预测伊洛河发生大洪水时对入汇区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这种影响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措施,为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