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SIST导航辅助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不同手术经验医生间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ASSIST导航系统是利用加速度计的非影像人工全膝关节导航系统。本研究对比有丰富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验(年手术量>100)的医生与毫无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验的医生使用iASSIST导航系统辅助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像学对线与短期临床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骨搬移技术方法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一2012年5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骨搬移技术治疗2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3.5岁;左侧1 2例,右侧1 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术后9例.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案和疗效. 资料和方法 收集从2003年7月-2011年7月间8例髋臼骨折术后感染的病例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1.9岁(29岁-52岁),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髋臼骨折按照AO分型,A型1例,B型3例,C型4例.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一2013年3月间接受PFNA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81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半髋关节置换组36例,PFNA内固定组45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改良Eve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盆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6年3月,分别采用骨盆正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诊断骨盆骨折,并将结果进行对比;采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6例,其中后环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8例,未做固定8例;前环均采用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4例C1型骨折同时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支架固定。
目的:在个体化人工关节置换、个体化接骨钣、个体化骨盆修复等临床手术中,3D打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熔融沉积型(FDM)3D打印机的维修改造和故障排除对于临床术前建模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金属内植物在骨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内植物相关感染就是其中的棘手问题之一。由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金属内植物相关感染的治疗非常困难。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方法提高感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以期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遗憾的是仍有30-50%的病例不能培养出细菌来。
目的:对4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并脊髓疝和马尾神经疝患者的影像特点、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假性脊膜囊肿伴脊髓疝和马尾神经疝的诊疗要点 方法:根据假性脊膜囊肿形成并脊髓疝和马尾神经疝的4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CT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假性脊膜囊肿形成并脊髓疝和马尾神经疝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收集4例患者手术方式、术中所见、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4
目的 探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停用氯吡格雷早期手术的死亡率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286例,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238例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长期口服氯吡格雷者32例(13.4 %),未使用氯吡格雷者206例(86.6 %).
Introduction: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TOA) is a prevalent form of OA in young adults, characterized by injury-induced irreversible breakdow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other synovial tissues, w
目的:止血带能够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术中出血,提供一个清晰的术野,为骨水泥的填充提供良好环境,方便手术操作,但给术肢造成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增加术肢置换后疼痛及肿胀,影响早期功能恢复。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大,置换后并发症相对单侧置换较多,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