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两级流化床生产无水明矾的干燥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干燥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bios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矾热解化学动力学与热平衡研究、试验基础上,采用双级流化床新工艺技术生产无水明矾,提高明矾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高产和稳产是小麦育种家们不懈的追求目标,粒重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发掘控制小麦粒重的关键基因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基础,也是开展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前提。本实验室前期利用普通冬小麦农大3338(小粒)和京冬6号(大粒)衍生的DH群体在4A和4B染色体上定位了在多个环境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千粒重QT
目的外泌体microRNA参与阿兹海默症的发生和发展,长期慢性铅暴露同样可引起阿兹海默症样神经损伤症状,最终引起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是有关外泌体microRNA在铅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铅作业工人血清外泌体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并筛选关键差异microRNA。应用铅暴露大鼠模型及体外小胶质细胞染毒模型,初步阐明关键外泌体microRNA对其靶基因参与的信
合成香料是食品香料的主要来源,约占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合成香料现有的工艺普遍存在污染严重,原子经济性低的缺陷。α-取代酮和吲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食品香料或合成香料重要中间体,传统的有机合成路线通常产率低、反应条件苛刻,副反应干扰严重。有机电化学合成使用电子作为反应试剂,避免了有毒有害氧化还原试剂的使用。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有机电化学合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卤素离子简单易得,相对廉价,毒性低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发掘小麦耐热相关基因以及揭示其参与热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对小麦耐热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是在小麦苗期叶片热胁迫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对热胁迫后响应基因TaMBF1c、TaMYB80和TaMYB85进行了克隆、功能分析及耐热性机理
目的基于动式染尘系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矽肺大鼠模型中与矽肺纤维化有关的差异LncRNAs和差异mRNAs,研究与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差异LncRNA[包括LncRNA LOC102549714(Lnc714)、LOC103691771(Lnc771)]和差异mRNA[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矽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动式染尘系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随机
通过光催化体系将太阳能转换为可利用的化学能,进而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能源燃料,有望同时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人工光合成药物活性有机物的光催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具有分子结构明确、结构易于修饰、多孔、稳定等特点,使其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卟啉基MOF(PCN-221和PCN-222)限域金属团簇和单点催化活性中心,利用其各
3D生物打印是组织工程和器官再生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分化后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浊液作为打印的原材料,根据CAD/CAM软件所设计的器官或组织三维模型,通过3D生物打印机定向的控制生物材料分发,层层叠加打印出具有活性的组织或器官结构模型。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多材料分发、复杂组织结构打印的优点。针对传统3D生物打印技术在打印过程中易出现材料挤出困难、细胞死亡等现象,提出了
1目的通过观察胃俞募配穴针刺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水负荷胃扩张受试者局部脑功能和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比较配穴针刺与单穴针刺引起脑功能网络变化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脑功能变化与针刺调节胃运动效应的相关性;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信息在脑内汇聚或整合的主要脑区,以及其可能的汇聚或整合机制;以初步明确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大脑功能整合机制,为探明俞募配穴的神经网络机制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揭示腧穴配伍的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早衰和白粉病均能直接威胁小麦生产。功能叶片早衰会减少和降低光合作用时间和效率,影响产量和品质。定位早衰基因,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具有延缓早衰新品种。白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定位和克隆抗白粉病基因,可以为分子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BSR-Seq技术分别对小麦早衰基因(els1)和抗白粉病基因(Pm41)进行定位,构建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筛选Pm4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发掘与花青苷合成、耐盐抗旱相关基因对于用基因工程改良甘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薯高花青苷含量品种京薯6号及其突变体JS6-5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从中克隆了IbMYB4、IbMYB48和IbMYC2基因,并分别将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本实验首先对京薯6号及其突变体JS6-5进行了耐盐性和抗旱性的鉴定,结果表明J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