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生品德培养的教育对接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中职生品德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品德培养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时代特点怎样对接?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进行认识和探究.本文介绍了班主任通过定点切入,实现新生入学情感对接,促使学生接纳学校,接纳自己。班主任应与学生家庭定期联络,实现与家庭教育的对接。此外,通过班委结对、团支部团员对接的形式,激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实现团队对接。总之,班主任要善于对接学生、对接家庭、对接学校、对接社会资源。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中职生摆正自己位子,扬起信心的风帆,形成良好的品德,在社会这个“开心网”内,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高考制度为我国人才选拔、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价值涉入是十分重要的。自主招生制度是对统一高考制度的丰富与完善,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自主招生政策试点改革,到2009年,已有76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自主招生政策坚持了一般意义上教育政策的“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多元等价值基础,不同的是在制定与执行自主招生政策过程中,还要考虑政策的合规律性、效益性、综合性与社
通识教育自诞生以来历经数次改革,始终保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一直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科技飞速发展,以人才为主要竞争力的21世纪,我国急需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是达成这一理想的理性抉择。但同时通识教育存在有不少的问题函待解决,只有理清概念,开发有效科学的课程,并以通识理念为指导下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迈出高水平大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性步伐。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然而,关于后现代科学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多侧重于批判其破坏性,而对其建设性重视不够。尽管后现代科学观的确存在着偏颇之处,但其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后现代科学观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否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和工具性,这都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苏省正在努力发挥高等教育的火车头作用,以期实现“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跨越,作者从“高教强省”战略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特征入手,认为江苏确有实现高教强省的显著优势,并就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两个热点问题,提出重视教育质量、重视教育特色的战略选择。
大学生心理危机分为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三类,针对此,高校应建立起以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龙头,以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为骨干,以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体为基础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本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工作,把握学生工作的时代特点和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从对扬州大学的400名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规划意识弱、自我认知不足、对职业了解甚少等问题。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建设高水平大学。因此高校和学生作为规划的主体应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积极采取行动以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水平。
工学交替作为职业院校教学新模式,必定将教室扩大到车间,文科专业要找这样的车间可以说难乎其难.这里涉及到校领导和教师的理念转变;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家长和学生的理解等问题.经过对工学交替之路的初探,体会到这不是简单的课堂平移问题,而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立体的提升.
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时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次,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再次是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提高教学趣味和师生互动情趣,提升教学实效.
新的德育课程系列中的哲学课改用了新编的《哲学与人生》教材,把哲学原理与人生问题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把"就业导向"理念贯穿于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对此颇有一番感悟.全文主要针对中职生毕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和人性论五个单元哲学原理的阐述,进行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