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A、BSA、TCS致敏对大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常用超敏反应阳性物质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致敏对大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为药物免疫毒性试验方法的制订和超敏反应阳性药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设OVA、BSA、TCS加或不加佐剂致敏组,另设NS加或不加佐剂致敏组,以及未处理组.不加佐剂组分别给予OVA、BSA、TCS致敏液,对照组给予等容量NS溶液;加佐剂组分别给予OVA、BSA、TCS与Al(OH)3凝胶佐剂以1∶1等量配制的OVA+ alum、 BSA+ alum、TCS+ alum致敏液,加佐剂对照组给予NS与Al(OH)3凝胶佐剂以1∶1等量配制的NS+alum溶液.其中OVA、BSA剂量为5mg/只,TCS剂量为0.005mg/只,致敏方式为皮下注射,隔日一次,共给3次.末次致敏后第14天,以25%乌拉坦1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分装于EP管中,-20℃保存备用.次日,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IL-2、IL-4、IL5、IL-6、IL-8、IL-12 (p70)、IL-13、IL-17、IL-18、IL-1α、IL-1β、IFN-γ、G-CSF、GM-CSF、GRO/KC、TNFα等细胞因子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由于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而不断的被报道,所以中药安全性已为国内外所关注.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在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概述,并且总结了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以及在中药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缺乏中药安全性认识,中药自身有其特殊性,中成药存在缺陷,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充分等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指出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注意中药成分多样性、化学组成差异性、
本文就斑马鱼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斑马鱼不仅可以通过急性毒性来比较中药各成分的毒性大小以及鉴别毒性靶器官,还可以通过特异性靶器官毒性(比如中药常引起的肝肾、心血管、神经毒性)实验来确定中药的量-毒关系,同时斑马鱼可快速评价区别中药不同提取物和不同有效部位在毒性上的差别。国内有同行报道斑马鱼对甘遂不同提取物均表现出急性毒性反应,并呈现出明显的量一毒关系,且水提液LC50值明显高于相应
目的:安石榴苷是一种可水解的单宁,可以从石榴皮等少数植物中分离得到,是石榴皮中的一种特异性成份,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理活性.有研究表明在人体循环系统中几乎检测不到安石榴苷,只检测到极少量的鞣花酸,而在尿液中中检测到尿石素类物质, 这表明安石榴苷在人体内可能并不是直接被吸收,而是在肠道内经胃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代谢成更易吸收的尿石素类,安石榴苷的各种生物活性很可能与这些代谢产物有关.因
会议
目的:观察和比较中药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延胡索甲素与左旋延胡索乙素(1-tetrahydropalmatine,1-THP)对吗啡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吗啡连续递增给药九天后,纳洛酮促瘾前30 min给予不同药物处理,观察中药单体对戒断症状和体重的影响;采用旷场实验,观察药物预处理对吗啡急性致大鼠自发活动增强的影响,以及对吗啡连续递增给药致大鼠行为敏化效应的影响;应用条件位置偏爱(con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索实验动物品系、动物性别、最佳染毒剂量、染毒时间、合适的阳性药物以及药效判定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痰热清注射液保肝作用.方法:①ConA致肝损伤染毒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生理盐水溶液染毒,通过考察小鼠血清ALT、AST和TBA活性的变化,探索不同品系(ICR小鼠、BALB/c小鼠、昆明小鼠)、不同性别
会议
目的 研究山豆根水煎液急性毒性以及探讨山豆根与升麻、射干配伍后是否具有减毒作用.方法 1)药物:水煎得到单煎组剂量浓度为1.5g山豆根/mL,合煎组(山豆根∶升麻∶射干=1∶1∶1)剂量浓度为1.0g山豆根/mL(3.0g总生药/mL),升麻射干组(升麻∶射干=1∶1)剂量浓度为2.5g总生药/mL,用时按需要调整剂量浓度.2)体内试验:ICR小鼠,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射干升麻阴性对照
会议
目的:比较研究饥饿和正常饮食状态下,感冒灵对小鼠肝毒性TD50及抗炎药效的影响.为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临床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①肝半数毒性TD50)实验:经预试,小鼠分为饥饿或饮食两大组,各大组又分为5个剂量组,同时各设对照组.单次给药后6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称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肝脏经HE染色后观察其组织形态学
会议
目的:针对目前评价过敏反应的体外细胞模型较少及其敏感程度报道不一的问题,通过比较两种肥大细胞模型RBL-2H3和P815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反应的差异,寻找早期、稳定、敏感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细胞水平的过敏原和抗过敏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未致敏和致敏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
会议
近年来,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药物毒性机理的前期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线粒体,细胞的能量代谢器官,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国内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及药物毒性研究机构先后将线粒体毒性作为药物研发及毒性机理的重要内容,以线粒体为靶点的药物分子毒性机理研究,已成为药学、化学、毒理学等多重领域的焦点。针对药物作用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特点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同
会议
目的:WG是一种从健康男性尿中分离纯化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蛋白、糖和脂类水解酶,临床广泛用于急性胰腺炎,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急危重症和围术期的治疗.本实验观察幼龄大鼠在静脉注射WG5周后,潜在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毒性和一般毒性表现,确定其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制定该产品的儿科用药剂量提供安全剂量范围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并为补充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一般毒性评价.材料与方法:试验共设270